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远离网络烂梗,告别粗俗用语

创作时间:
2025-01-22 03:47:5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远离网络烂梗,告别粗俗用语

“你个老六”“双肩包”“寄了”“嘎了”……这些网络用语在青少年中悄然流行,甚至成为一些学生的“口头禅”。然而,这些看似有趣的“网络梗”背后,却隐藏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69.0%的受访者担心网络“烂梗”会影响青少年“好好说话”。这一数据背后,是无数家长和教师的忧虑:这些网络用语真的只是无害的“梗”吗?它们会对青少年产生怎样的影响?

01

为什么青少年热衷于“网络梗”?

山东大学文化传播学院副教授周妍指出,这一代青少年不再只通过文字获取信息,短视频的普及让他们可以轻松地获取网络中的内容,但也更容易受到网络“烂梗”的影响。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宏艳分析了青少年热衷于使用“网络梗”的原因:一是青少年触网机会和时间增多,容易被网络热点裹挟;二是出于好奇心理,玩“烂梗”以彰显个性;三是“烂梗”简单有趣,易于传播流行;四是青少年对“烂梗”缺乏辨别力,不自觉使用;五是周边人都在用,为了融入集体;六是觉得好玩。

02

“网络梗”对青少年有哪些负面影响?

网络“烂梗”对青少年的影响是深远的。周妍指出,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听说读写能力养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还没养成基本的汉语能力和素养时,就接触到网络“烂梗”,会影响个体学习规范的汉语和正式的表达,而且语言不仅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更是个人思维方式的具象化呈现,过早接触网络“烂梗”,会破坏语言逻辑和思维方式。

上海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中文教学部教师滕新贤也表示,受认知能力制约,青少年往往无法正确区分“新出现的事”与“新事物”。这就难免会发生把网络平台上新出现的一些本质落后的旧事物当作新事物来追捧的现象。在“网络梗”影响下的许多青少年会直接选择简单化、娱乐化的词语来代替自己的表达,从而放弃了自主思考的过程,也放弃了独立表达权力。久而久之,他们的语言习惯会越来越口语化、碎片化,并最终限制其思考复杂问题的能力。

此外,一些“烂梗”还可能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废柴”“废人”这类消极的“烂梗”,容易使青少年形成消极的思维定式。而一些包含暴力、歧视内容的“烂梗”,则可能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03

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语言?

面对这一问题,家长和教师应该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语言呢?

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主动了解孩子在网络上接触的内容,为孩子辨别什么样的“梗”是不好的、不能说的,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同时,家长还要积极引导孩子们扩大阅读面,多阅读一些中外文学经典。

学校也应该积极主动地采取多方面措施,如诗文创作比赛、文学欣赏讲座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语言文字观念,提高他们规范使用语言的能力。

此外,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也是提升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西方名著作为世界文学的瑰宝,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人类思想的结晶。通过阅读西方名著,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从而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例如,《百年孤独》不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拉丁美洲历史的缩影;《1984》则让我们对极权主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娱乐方式层出不穷。网络小说、影视剧、综艺节目、游戏等丰富多彩的娱乐选择,让人们很难静下心来读一本经典名著。但是,阅读西方名著需要耐心和专注力,这对于现代人来说尤为重要。在这个碎片化阅读盛行的时代,很多人逐渐失去了长时间专注于一件事情的能力。而读一本西方名著,无疑是锻炼耐心和专注力的好方法。

当代中国人不喜欢读西方名著的原因有很多,但这些原因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应该放弃这些宝贵的文学遗产。通过阅读西方名著,我们不仅可以提升文化素养、开阔视野、增强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耐心和专注力。与其把时间浪费在肤浅的娱乐上,不如静下心来,读一读那些历经时间考验的经典之作。你会发现,这些西方名著不仅不会让你失望,还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网络“烂梗”的泛滥,需要我们共同关注和应对。让我们携手努力,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文明的语言环境,帮助他们远离网络“烂梗”的侵扰,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和文明素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