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万“网络奴隶”被困缅北,中缅联合打击电诈犯罪
12万“网络奴隶”被困缅北,中缅联合打击电诈犯罪
2023年6月,24岁的斯里兰卡青年拉维(Ravi)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踏上了前往泰国的旅程。他本以为自己将坐在曼谷的摩天写字楼里,从事一份IT工作,却未曾想到,这场求职之旅竟将他带入了缅甸一处荒凉大院,成为了一个由讲中文的网络诈骗团伙控制的“网络奴隶”。
“他们脱光了我的衣服,让我坐在椅子上,还电击我的腿。我以为这就是我生命的终结。”拉维回忆起自己被囚禁的16天,依然心有余悸。他被迫长时间从事诈骗活动,在网上利用虚假身份冒充女性,欺骗美国和欧洲的单身男子。拒绝服从命令的人会被殴打、折磨或强奸。拉维亲眼目睹了两名女孩在他面前被17个男人强奸,其中一名是菲律宾人,另一名的国籍他并不清楚。
拉维的遭遇并非个例。国际刑警组织(Interpol)指出,成千上万来自亚洲、东非、南美和西欧的年轻男女被许诺给予一份与计算机相关的工作,但实质上却被诱骗到这些网络犯罪园区工作。这些园区通常位于缅甸军政府直接控制之外的地区,如妙瓦底(Myawaddy)的丛林深处。据联合国2023年8月的估计,仅在缅甸就有超过12万人被迫从事这些网络诈骗活动,而在柬埔寨这一数字也超过了10万人。
电诈园区的运作模式令人发指。以“明家”为例,其犯罪网络由家族成员、私人武装和金主组成。家族提供武装保护,为电诈活动保驾护航。园区实行严格的生活管控,员工需遵守苛刻的时间安排和行为规范。对未达业绩或违规者施以毒打、灌辣椒水等酷刑;严重者可能被关押甚至贩卖器官。园区设有高墙电网、瞭望塔及巡逻人员,防止员工逃脱。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园区内部还存在着“猪仔”买卖的黑色产业链。据嫌疑人供述,以前一个中国人能卖两三万,后来价格涨到了三四十万,在各个园区间反复买卖。有些人因为不会打字或不懂电脑,一直被不断转手。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中国政府与缅甸相关部门展开了紧密合作。自2023年7月以来,公安部部署开展打击缅北涉我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专项工作。截至2024年底,已累计抓获中国籍涉诈犯罪嫌疑人5.3万余名,彻底摧毁了臭名昭著的缅北果敢“四大家族”犯罪集团,临近我国边境的缅北地区规模化电诈园区被全部铲除。目前,“四大家族”犯罪集团案件已陆续进入诉讼环节。
在泰缅边境,自媒体博主“胡七刀”于2023年8月成立了一支志愿救援队,接收电诈被困者及其家属的求助信息。截至2023年底,他和志愿救援团队一共营救了27名电诈被困者。2024年,他和团队成员则通过远程协助,让多名从电诈园区逃出的被困者成功得到泰国警方的救助。
尽管打击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果,但电信网络诈骗形势依然严峻。诈骗分子紧跟社会热点,迎合个人喜好,为各年龄段、各职业背景、各学历层次的人量身定制诈骗剧本,受骗群体广泛。因此,提高警惕、防范电信诈骗仍然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同时,也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彻底铲除这一危害全球的毒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