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尖子生:如何高效完成作业
揭秘尖子生:如何高效完成作业
你是否羡慕那些总能在短时间内高效完成作业的尖子生?他们是如何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脱颖而出的呢?其实,秘密就在于他们的独特方法和技巧。从自我反思和总结,到多做基础题、形成知识树,再到抓住学科重点、重点突破,尖子生们有一套完整的策略。此外,他们还会根据自己的作业量和难度,制定合理的时间表,科学地分配每个科目和每个任务的时间。这些方法不仅能帮助他们在有限时间内高效完成作业,更能显著提升学习成绩。快来揭秘尖子生们的成功秘诀吧!
主动回忆:让记忆更深刻
想象一下,你需要读完一篇500多字的科普文章,然后在一周后进行测试,看看你还记得多少内容。有四种学习方式供你选择:
- 方法一:读一遍文章
- 方法二:反复读四遍
- 方法三:读一遍文章,然后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回忆一下刚刚读的内容
- 方法四:读的同时将当中的知识点画成一张概念图
你会选择哪一个呢?
心理学家弗里·卡皮克(Jeffrey D. Karpicke)的一项实验研究给出了答案。实验结果显示,采用“自由回想”(即主动回忆)的学生表现最好,他们的答题正确率比其他组的学生都要高。
这项研究成果颠覆了人们对学习方式的传统认知。一直以来,我们普遍认为重复学习是记住学习内容的最佳方法。但实际上,这种方法对于增强学习的帮助并不大。真正有效的方法是对所学内容进行回忆。
这种方法被称为记忆提取(Retrieval),或者也可以叫做主动回忆(Active Recall)。事实上,这项研究发现的“主动回忆”对于那些顶尖学生来说并不是新鲜事,而是他们一直在积极使用的学习策略。
《深度工作》的作者卡尔·纽波特(Carl Newport)在22岁时写过一本书叫做《如何成为尖子生》(How to Become a Straight A Student)。为了写这本书,卡尔特地采访了许多在大学里每门课都得A的尖子生,以了解他们的学习和复习方法。
卡尔选择的采访对象并不只是成绩优异,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学得比较轻松,他们并没有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而是能够兼顾社交和其他爱好。换而言之,他们知道如何聪明且高效地学习。因此,在相同的学习时间内,他们总能比其他人取得更好的成绩。
在采访的过程中,卡尔惊讶地发现,这些尖子生几乎都采用了相似的学习和复习策略。他们在学习完了之后,总是会花时间在头脑中把学过的内容从头到尾用自己的方式讲一遍,就像是在给别人讲课一样。
这种学习方法与卡尔自己在大学时所发现的高效学习策略完全吻合。卡尔刚刚读大学时,学习成绩并没有非常出众,只能算得上一个还不错的好学生,离那种全A的尖子生还是有一定距离的。
那时的他其实并没有把全部心思放在学习上,因为他有一项非常热爱的体育运动——划船。这项运动占据了他不少时间和精力。但不幸的是,他后来心脏出现了问题,使得他不得不放弃这项运动。
放弃划船后,卡尔决定开始认真学习。他所做的第一事情就是系统地研究如何更有效地复习考试以及如何写出更好的论文。为此,他努力寻找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法,然后逐一尝试,看看实际效果如何。
通过大量的尝试,卡尔发现主动回忆是所有学习策略中最有效的。于是,他根据这个策略重塑了自己各个学科的学习方法。
比方说,对于人文学科的学习,他创造了一种非常全面的做笔记的方式,这些笔记全部都是围绕着主动回忆而进行的。对于数学课程,他的主要学习工具是一堆白纸,然后在白纸上尝试完成推导论证的过程。如果能顺利完成推导,就说明他已经掌握了,如果不能,那他会再试一次。
这个全新的学习策略让卡尔之后的学习经历发生了奇迹般的转变。他从一个表现还不错的学生,变成了全A的学生。从大二到大四期间,他只有一次拿到A-,其他全部是A。
这也是为什么卡尔后来决定要写一本关于学习方法的书,因为他发现许多人的学习方式效率低下,他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到主动回忆这种学习方法。那些针对其他全A尖子生的采访则再次证明了这种学习方法的高效性。
时间管理:让效率翻倍
尖子生们不仅掌握了高效的学习方法,还懂得如何合理安排时间。他们通常会采用一些科学的时间管理技巧,比如番茄工作法、时间箱等,来提高作业效率。
番茄工作法
番茄工作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时间管理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 选择一个待完成的任务
- 将番茄时间设定为25分钟
- 开始工作,直到番茄时钟响起
- 停止工作,在任务清单上标记一个番茄
- 休息5分钟
- 每完成4个番茄后,休息时间延长至20-30分钟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
- 通过设定25分钟的专注时间,可以有效避免分心
- 5分钟的短暂休息有助于恢复精力
- 通过番茄数量来衡量工作量,而非时间,更直观也更有成就感
时间箱
时间箱是一种目标导向的时间管理策略,需要你在“时间箱”内完成工作。当你不确定需要多长时间完成每项任务,且希望更有意识地尽可能完成待办清单时,这种策略就会特别有效。
时间箱可协助你将大型任务分解为较小的片段,然后在合理的短时间内完成这些片段。每个任务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持续时间不超过三个小时的时间范围。例如,如果你需要撰写一篇部落格贴文,你可以建立一个两小时的箱用以编写大纲。然后休息一下,你可以再建立三个小时的箱用以开始撰写初稿。通过将工作分解成更小的片段,你就可以在数天或数周内朝著目标稳步前进。
交叉作业法
交叉作业法是大多数学霸认证过的高效学习之道。几年前,给大家讲:我们先示范示范,一定要教孩子,学会把每日作业,分成几个模块,一个模块一个番茄时间去搞定。后来又写文章:期末复习期间,不同科目,交叉复习,对大脑是效率最佳的。复习应考,效果特别好。当时没有强调的是,平时作业,其实就可以这么做了。
比如语文作业,我们可以切分为抄写类作业+教辅作业+朗读背诵类作业;数学作业可以切分为:计算类作业+教辅作业;英语作业可以切分为:教材教辅作业+听说类作业。
我教孩子交叉作业,往往是文科理科交叉,也就是语文英语和数学交叉,这样效果最好了。又因为每个番茄时间之间,有小小的休息,也建议她,听说朗读背诵类作业,如果也就五分钟十分钟,就当两个番茄时间的休息,插入其中,就完成了。
为什么这么建议?因为番茄时间之间的休息,不能打游戏费脑子沉迷其中出不来,不能剧烈运动,只是简单在家里跑一跑飞一飞,或者出来和我们聊会天。那还不如一项笔头作业做完,插入这类作业呢。
这样切分之后,笔头类作业,往往就四个模块,了不得了,吃饭和听说朗读背诵类作业插入其中即可。一般来说,四个番茄时间搞定所有作业,或者最后留点抄写类作业,再来一个番茄时间搞定。作业效率高,入脑效率高,还留有足够的时间阅读+出门运动,好处多多。
这篇文章,值得大家转发到自己主页收藏起来,甚至把相关文章汇总打印出来琢磨琢磨。
复盘总结:让学习更扎实
尖子生们非常注重复盘总结,通过知识漏洞填补、技巧方法总结和思维习惯优化,巩固学习成果。
知识漏洞填补
仔细分析错题,明确是概念不清、公式记错,还是解题方法有误,针对问题回归教材或笔记,重新学习理解,补充知识短板。例如数学中函数错题,要把函数性质、图像、解题步骤等相关知识再次巩固。
技巧方法总结
对于答对的难题,总结解题技巧,思考是否有更简便方法,建立自己的“方法库”。如英语阅读理解的定位关键句技巧,在复盘时进一步强化运用能力。
思维习惯优化
反思做题时的思维过程,哪些地方思维受限,如何突破,培养灵活、严谨、全面的思维方式。比如做几何证明题,总结从已知条件推导结论的多种思维路径,下次遇到类似题目就能快速找到切入点,从而提升解题效率和正确率,在后续考试中发挥得更加出色。
通过以上策略,你能够更高效地完成作业,同时减轻压力,让假期最后一天充实而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