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应急基金应覆盖3-6个月支出,这样存最安全
专家建议:应急基金应覆盖3-6个月支出,这样存最安全
应急基金是专门用于应对突发情况的资金,对于个人和家庭理财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建立和管理应急基金,包括计算所需金额、储蓄方法以及存储方式等实用建议。
你需要多少应急资金?
紧急资金的多少,应根据个人或家庭的具体情况决定。一般建议的应急资金金额,应至少能支付3至6个月的经常性开支,这些支出可包括:
- 日常生活支出:饮食、交通及“养车”开支等
- 账单支出:水、电、煤、上网及税务等杂费
- 住宿费用:租金或按揭还款
- 理财支出:保险费、月供投资计划、偿还私人贷款等
这些经常性支出可能按季度而出现变化,例如夏天电费账单普遍较贵,交税季节支出难免更高,因此最好仔细计算过去一年的总支出,再计算平均每个月所需要的生活费。举例来说,如果每月平均支出为21,000元,并期望储存相当于6个月支出的应急资金,那么应急资金总额应为:21,000元 X 6 = 126,000元。
对于收入不稳定的自由工作者、自雇人士,或是作为全家经济支柱的人而言,他们可能希望拥有更稳健的财务基础,相当于6个月支出的应急基金或许并不足够,需要设立更大的安全网,以应对12个月或以上的应急资金。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存款保障委员会在2023年做的“储蓄安全感”指标调查显示,香港人平均需要有108万港元的储蓄或流动资金,才有足够的“安全感”,比前一年调查的59万港元大幅上升八成。虽然大众认为令人有“安全感”的储蓄金额,并不等同实际需要的应急资金,但数据反映香港人普遍认识到储蓄资金的需要,而人们对储蓄的期望似乎与经济环境变化息息相关。
如何储蓄应急资金?
准确掌握应急资金的所需金额后,下一步是制定储蓄计划。首先,需要计算每月可将多少资金拨入应急基金,以知道自己需要多久才能完成目标。
应急资金来源:
- 每月剩余资金:将每月预算中用剩的资金视作应急资金的来源,也可以考虑在不大幅降低生活质量的情况下,减少外出用餐或娱乐支出等,以养成节俭习惯,加快建立财务保障。
- 投资利息与回报:将投资利息或其他回报拨入应急资金,这可包括股息、债券利息、货币基金回报或其他投资工具收益,但需要注意这种做法也会减少再投资时的可用金额。
- 额外收入:如有年终奖金、加班费或兼职收入等,可以考虑将部分或全部额外和浮动的收入,存入应急基金账户。
建立应急资金所需时间:
假设所需的应急资金是12.6万元,而通过上述3种方式每月可储蓄1.4万元,那么建立应急基金所需时间为:
126,000元 ÷ 14,000元 = 9个月
如果希望加快完成目标,可能需要进一步开源节流,有效的做法包括搬迁到租金更便宜的单位,以减少租金支出;以及找一份兼职增加收入等。
如何妥善存储和管理应急资金?
考虑存放应急资金的方法,必须考虑两大重点:资金流动性和资产稳定性。拥有高流动性,代表可以在需要时随时取用资金;高资产稳定性则确保应急资金不会因市场波动而亏损。如果用实体现金作为应急资金,的确可以随时存取,也不会受市场波动影响,但现金价值会因通胀而下降。因此,也应该考虑应急资金的抗通胀能力。
以下比较一些可用作存放应急资金的选项:
应急资金的最重要考量是资金流动性,因此货币基金(money market funds)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货币基金是一种投资产品,但对比其他基金产品,其特点是风险相对较低。主要投资在短期内到期的投资工具(到期日一般不足一年),例如短期政府债券(常见有美国国债)、银行定期存款和企业票据等比较保守和稳健的产品。
应急资金不足怎么办?
天有不测之风云,即使已准备好应急资金,也难保资金不敷应用,遇到这些情况,可以考虑以下替代方案:
- 向亲友借钱:好处是可能无需支付利息,坏处是对人际关系带来压力。
- 预支薪金:如果雇主愿意,可以尝试问问公司能否提前发放工资,甚至预支部分薪金。
- 低息私人贷款:贷款可即时提供资金周转,但会产生利息支出,因此借钱时应尽量选择低息方案。
- 资产抵押:住宅物业、保单及股票等都属可抵押资产,必要时可用作套现,但要确保自己能承受其中风险,一旦无力还款,所抵押的资产将被没收。
定期检讨应急资金需求
在不同人生阶段,需要的财务安全网会有所不同,例如当迈向结婚、置业、生儿育女等人生阶段,对应急资金的需求会有所改变。因此,应至少每年一次检讨个人财务状况及需要,确保有足够应急资金以应对不时之需。
此外,在动用应急资金后,应该尽快制定储蓄计划,将应急资金恢复至应有的水平,保持个人及家庭财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