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路特斯等车企实现RNC量产,汽车主动降噪技术迎来突破

创作时间:
2025-01-22 09:15:0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路特斯等车企实现RNC量产,汽车主动降噪技术迎来突破

汽车主动降噪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从最初的Demo阶段逐步实现量产应用。本文将深入探讨RNC(Road Noise Cancellation)主动降噪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现状以及开发难点,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前沿技术。

RNC主动降噪技术的应用现状

汽车主动降噪技术在最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几年前,大多数车企还停留在Demo阶段,而近两年,这一技术已开始在多款车型上实现量产应用。例如,国际上较早应用RNC系统的车型是捷尼赛斯 GV80,该系统由哈曼和现代合作开发。在国内,阿维塔是第一家实现RNC工程量产的汽车品牌。近期热度较高的智己L6也宣传了RNC主动座舱降噪功能。值得一提的是,路特斯(Lotus)品牌的两款纯电车型Eletre和Emeya早在2023年就已实现RNC功能的量产,并且还配置了可开关的选项,用户可以在实际用车场景中体验其效果。

主动降噪技术原理

主动降噪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次级声源发出与初级声源幅值相同、相位相反的声波,相互抵消以达到降噪的目的。在汽车应用中,传统的发动机噪声降噪相对容易,因为动力总成引起的车内噪声与转速有定量的对应关系,可以通过自适应调整次级声源信号的幅值和相位来实现有效控制。然而,RNC主动降噪技术的难点在于初级声源的特征难以把握,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

RNC主动降噪的技术难点

RNC主动降噪技术的主要难点包括:

  1. 随机性:路面激励具有随机性,包括坑洼路面、碎石路、乡村路、水泥路、沥青路以及减速带冲击等,不同的路面会产生不同的车内响应。因此,量产车需要考虑所有路况和配置,大大增加了系统的开发复杂度。

  2. 实时性:次级声源发出的反相声波需要在初级噪声抵达人耳位置之前发出,对系统的时延性要求极高。据统计,路面噪声到达人耳的时间大约为4ms,因此扬声器发出的降噪波需要在4ms内抵达人耳。

  3. 空间广:车内声场复杂,需要考虑不同座椅配置、坐姿以及乘客移动的空间范围。通常后排的降噪稳定性优于前排,特别是在中高频段。

  4. 频带宽:RNC主动降噪的频率范围一般在40-400Hz之间,远高于传统发动机轰鸣音的降噪频率(200Hz以下),对系统的时延性要求更高。

  5. 传递多:汽车路面激励的传递路径复杂,包括前后轴以及三个方向的传递,需要大量计算来寻找相干性高的硬点。

RNC主动降噪的算法原理

RNC主动降噪系统一般采用自适应的前馈算法,即Fx-LMS算法(Filtered Least mean squared)。该算法通过自适应滤波实现最小均方误差,具有逻辑简单、运算量小、收敛性好的优点。前馈式RNC降噪系统的降噪效果与参考信号和误差信号的相干性直接相关。例如,当相干性为0.9时,系统所能达到的最大降噪量为10dBA。

与降噪耳机相比,RNC系统的开发难度更大。降噪耳机的降噪区域小,本身对高频噪声有一定的隔绝效果,再加上主动降噪低频的降噪加持,可以实现较好的降噪效果。而RNC系统需要面对更复杂的车内声场环境和更宽的降噪频率范围,因此开发难度显著增加。

总结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芯片计算速度的提升,RNC主动降噪技术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尽管相比于传统发动机降噪和耳机降噪,RNC的降噪具备更大的难度和不确定性,但其在提升驾乘舒适性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优化,RNC主动降噪技术有望在更多车型上实现普及应用。

本文原文来自auto-testing.net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