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卫健委推荐:每天发呆5分钟,哈佛研究证实能减压提效
北京市卫健委推荐:每天发呆5分钟,哈佛研究证实能减压提效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压力似乎成了每个人不可避免的伴侣。无论是工作中的高强度任务,还是生活中的各种琐事,都可能让我们感到身心俱疲。然而,北京市国家卫健委近日推荐了一个简单易行的减压方法——每天给自己留5分钟发呆时间。这一建议源于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该研究揭示了发呆对大脑的惊人益处。
发呆的科学依据
哈佛大学的研究发现,发呆不仅能减轻压力,还能激活大脑的“默认模式网络”,从而提升创造力和情绪稳定性。那么,什么是“默认模式网络”呢?简单来说,这是大脑在休息状态下活跃的一组脑区。当我们停止执行外部任务,开始走神或做白日梦时,这个网络就会被激活。
研究显示,默认模式网络与个体的心理弹性、社会认知、发散思维等脑智能力密切相关。它在我们看似无所事事时,实际上在帮助我们恢复心理弹性、自我反省、形成创意、回忆过往、展望未来。这种状态正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的“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如何实践5分钟发呆减压法
实践5分钟发呆减压法非常简单。你只需要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闭上眼睛,然后让自己的思绪自由飘荡。你可以想象自己置身于一个令你感到放松的场景,比如一片宁静的森林或是一片广阔的海滩。重要的是,不要强迫自己思考任何特定的内容,而是让思绪自然流动。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注意力开始集中在某个具体的问题上,不妨尝试“思绪切换”的技巧。比如,你可以想象自己正在眺望远方的风景,或是聆听轻柔的音乐。这种切换可以帮助你真正进入发呆的状态。
发呆的效果与建议
研究表明,适度的发呆对恢复心理弹性、提升注意力、改善情绪、缓解压力具有非常重要且显著的作用。2012年,专门研究记忆的心理学家Nelson Cowan进行了一项实验。他让两组正常人听一个故事。听完后,A组需要去玩一个游戏,B组什么也不做,保持10分钟。结果发现,B组对故事细节的记忆效果显著高于A组,甚至在实验结束的7天后,这种效应依然存在。
因此,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想让大脑变得更清晰、更有序,想摆脱“读了很多的书,但却什么都没记住”的情况,那么你需要的,可能不是“尽量抽出时间”看书、学东西,而是给自己一段什么都不做的时间,让大脑静静地酝酿、整理。这比任何学习技巧都好用。
在当今这个充满压力的时代,我们常常被各种信息和任务所淹没。但是,正如北京市国家卫健委所建议的那样,每天给自己留5分钟发呆时间,或许正是我们通往身心健康的一条捷径。试着在每天的忙碌中抽出几分钟,让自己真正放松下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