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血管内介入治疗:脑动脉狭窄的新希望

创作时间:
2025-01-21 18:13:3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血管内介入治疗:脑动脉狭窄的新希望

脑动脉狭窄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血管内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脑动脉狭窄的重要手段之一。这种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效果显著等优点,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血管内介入治疗主要包括支架置入术和球囊血管成形术。支架置入术是通过导管将支架送入狭窄的血管部位,扩张血管并保持其通畅。球囊血管成形术则是通过导管将球囊送入狭窄部位,扩张球囊以扩大血管腔。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有效改善脑部供血,降低卒中风险。

近年来,国内在血管内介入治疗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例如,赛诺医疗自主研发的自膨式颅内药物涂层支架COMETIU,通过独特的药物涂层技术,显著降低了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率。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仅为1.72%,为患者提供了更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此外,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介入团队成功实施了国内首例大脑前动脉颅内药物洗脱球扩式支架置入术。这一创新技术为大脑前动脉狭窄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填补了神经介入手术领域的空白。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外科则成功完成了一例经桡动脉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手术。这种创新的手术入路不仅提高了手术的精准性和安全性,还改善了患者的术后体验。

一项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的重要研究——BASIS试验,进一步证实了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有效性。该研究纳入501名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随机分为球囊血管成形术组和药物治疗组。结果显示,球囊血管成形术组的主要结局发生率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4.4% vs 13.5%),特别是在30天至12个月内缺血性卒中或资格动脉血运重建的风险方面,球囊血管成形术组明显更低(0.4% vs 7.5%)。这一发现为脑动脉狭窄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参考。

尽管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显著,但专家也指出,治疗方案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对于轻度狭窄的患者,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可能是首选。而对于重度狭窄或有症状的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则可能更为合适。患者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充分评估病情和手术风险,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血管内介入治疗为脑动脉狭窄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通过精准的手术操作和创新的医疗设备,医生能够更有效地解决血管狭窄问题,降低卒中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未来,随着更多创新产品的问世和临床研究的深入,相信脑动脉狭窄的治疗将取得更大的突破。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