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接种后,你的抗体还有效吗?
乙肝疫苗接种后,你的抗体还有效吗?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传染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全球约有20亿人曾感染过乙肝病毒,其中3.5亿人为慢性感染者,每年因乙肝病毒感染导致的肝硬化、肝癌等疾病死亡人数多达百万。幸运的是,自1982年乙肝疫苗问世以来,通过疫苗接种预防乙肝已成为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与持久性
乙肝疫苗的问世是人类对抗乙肝病毒的重要里程碑。研究表明,乙肝疫苗免疫成功后,免疫保护至少可持续15~20年。这一结论得到了多个权威指南的支持,包括《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和《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
抗体检测的意义与方法
接种乙肝疫苗后,如何判断是否产生了足够的保护性抗体呢?这需要通过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来实现。HBsAb是人体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刺激下产生的中和抗体,能够与HBsAg结合,发挥消灭乙肝病毒的作用。因此,HBsAb的检测对于评估机体对乙肝病毒的免疫状态至关重要。
目前,临床常用的HBsAb检测方法包括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等。其中,化学发光法因其快速、准确、灵敏等特点,在大型医院中应用广泛。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建议,HBsAb浓度≥10 mIU/ml被视为有效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标准。
补种疫苗的建议与标准
虽然乙肝疫苗的保护效果持久,但并不意味着接种一次就可以一劳永逸。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补种。根据我国的免疫规划,以下人群需要特别关注:
新生儿:按照“0-1-6个月”程序接种3剂次,第1剂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HBs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还需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
未完成全程免疫者:对于未按程序完成3剂次接种的人群,需尽早补种,补齐未接种的剂次。第2剂与第1剂间隔应不小于28天,第3剂与第2剂间隔应不小于60天。
成人:所有未接种或未全程接种乙肝疫苗的18岁以上人群,以及所有自愿接种的18岁以上人群,都建议接种。成人接种后,也需要定期检查乙肝五项指标,以判断是否需要补种。
专家建议与公众认知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乙肝疫苗抗体的有效期,存在一些误解。有说法称乙肝疫苗的抗体有效期只有3到5年,这种说法并不准确。根据权威指南,乙肝疫苗的免疫保护至少可持续15~20年。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忽视抗体水平的监测。专家建议,在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的1-2个月,应进行抗体检测。如果检测结果低于10mIU/ml,应及时补种疫苗。
此外,即使接种了乙肝疫苗,也应定期检查抗体水平。特别是对于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器官移植接受者、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的人等,更需要密切关注自身抗体水平,必要时及时补种。
总之,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经济有效的措施。通过科学的免疫程序和定期的抗体检测,可以有效预防乙肝病毒感染,降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的风险。让我们共同努力,消除乙肝这一重大公共卫生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