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豆腐的四大制作方法:从汉代石膏点制到现代内脂豆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豆腐的四大制作方法:从汉代石膏点制到现代内脂豆腐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915/18/19586419_1134171692.shtml

豆腐,作为中国传统美食的代表,其制作方法源远流长,种类繁多。从汉代的石膏点豆腐到清代的卤水豆腐,再到现代的内脂豆腐,每一种制作方法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豆腐的四大主要制作方法及其历史渊源。

石膏点豆腐

石膏是单斜晶系矿物,主要化学成分为硫酸钙(CaSO4)的水合物。它不仅用于建筑材料和骨科医疗,还是中药材和食品添加剂。

2000年前,石膏就已应用于中药。汉代时,淮南王刘安在炼丹过程中偶然发现煮熟的豆浆与石膏混合可制成豆腐,这一发现距今已有2145年历史。

如今,淮河南部、京九铁路以东地区的豆腐主要采用石膏点制,这种豆腐质地嫩滑,也被称为“南豆腐”。淮扬菜中的“文思豆腐”就是典型的石膏豆腐。

石膏点制的豆腐能均匀锁住水分,内部细腻无积水缝隙。由于石膏呈酸性,能中和豆腥味,但这也使得豆腐缺乏豆香味。尽管如此,这种豆腐在中国及东南亚地区(如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仍占据重要地位。唐朝开始的文化输出,尤其是日本对石膏点制豆腐的现代化工业化生产,进一步巩固了其地位。

卤水豆腐

人类早期的盐分摄取主要来自狩猎。随着农业的发展,盐作为必需的调味品进入原始人类的生活。盐对人类体能及寿命的进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运城因盐湖而成为黄河文明的发源地。未经加工的自然盐卤不适合食用,其中的氯化镁对人体有害。在制作盐的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卤水,主要成分为氯化镁、硫酸镁和氰化钠的混合物。

卤水点豆腐的方法最早记录于清朝,但根据《红楼梦》中的描述,这一方法可能在雍正年以前就已经存在。南宋时期,日本僧人南浦绍明在中国学习时接触到的豆腐制作方法是石膏点制,这表明宋代及以前确实没有卤水点豆腐的证据。

明代中日关系恶化后,文化交流中断。直到清代,随着漕运的发展和盐帮的形成,卤水点豆腐才逐渐普及。如今,卤水豆腐遍布中国北方,特别是华北东北一带,被称为“北豆腐”。卤水豆腐韧性更足,豆蛋白能锁定更多水分子,广泛应用于鲁菜、豫菜、川菜及辽菜中。著名的豆花,如四川的“富顺豆花”和李传芳黑豆花,也采用井盐卤水点制。

酸浆豆腐

酸浆豆腐主要在西南、西北地区流行,如山西、陕西、云南、贵州、湖南等地。它是将压制豆腐后的豆浆水收集并自然发酵1-3天,形成酸浆,再用以点制豆腐。这种豆腐相对环保,制作过程没有外界物质参与,因此也被称为无添加豆腐。

酸浆豆腐在压制时相对较老,但在烹饪过程中会吸收大量水分而变嫩,口感顺滑。秦岭一带的酸菜豆腐与酸浆豆腐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通过发酵乳酸点制豆腐。

虽然酸浆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但其含量在国家标准要求范围内。酸浆点制豆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当时豆腐已普及至市井,成为廉价易得的食材。这种制作方法在长途运输成本高昂的时期,特别是在偏僻的内陆和山区,因其自制固化剂的特点而得以推广。

内脂豆腐

内脂豆腐源于日本,采用葡萄糖内脂作为固化剂。葡萄糖内脂是由葡萄糖氧化成葡萄糖酸或其盐类,经纯化脱盐、脱色、浓缩而制得。它在食品工业中用作凝固剂、稳定剂、酸味剂、保鲜剂和防腐剂。

采用葡萄糖内脂生产豆腐,质地洁白细嫩,无苦涩味,蛋白质流失少,出豆腐率高,使用方便。通常与CaSO4或其他凝固剂按1:3~2:3配比混合使用,用量为干豆重量的2.5%,温度控制在4℃左右效果最佳。

内脂豆腐易于控制,代表着日本的豆腐生产工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率先实现豆腐工业化生产,利用机械生产线和葡萄糖内脂或石膏混合的固化剂,大大解放了人力,提高了产品标准和卫生标准,延长了保质期,实现了跨区域销售。

结语

豆腐自西汉诞生至今已有2144年历史,其制作方法从最初的石膏点制发展到卤水、酸浆、内脂等多种方式。豆腐不仅在烹饪中应用广泛,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在传统文化中,豆腐与竹和莲一样被视为高洁之物。无论走到哪里,豆腐始终是中国餐桌上的常客,它像母亲一样代表着爱与家的存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