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详解情绪管理:三个维度提升心理健康
专家详解情绪管理:三个维度提升心理健康
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王异芳在2024年家庭教育公开课上分享了关于情绪管理的重要观点。她强调,良好的情绪管理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还能显著提升我们的心理健康水平。通过积极应对问题、正确感知和表达情绪以及主动调节负面情绪,我们可以成为一个情绪健康的人。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和创造力,还能改善人际关系,让我们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得更好。
培养积极心境,应对生活挑战
王异芳教授指出,一个情绪健康的人首先要有积极的心境,能够积极应对生活中的问题,寻求解决办法。这并不意味着忽视问题或压抑负面情绪,而是要学会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例如,当我们遇到工作上的挑战时,与其陷入焦虑和沮丧,不如冷静分析问题所在,制定可行的解决方案。这种积极应对的态度不仅能帮助我们克服眼前的困难,还能增强我们的自信心和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
正确感知与表达情绪
除了积极应对问题,正确感知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并恰当表达自己的情绪也是情绪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王异芳教授强调,情绪的感知和表达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一方面,我们需要学会识别和理解自己的情绪,知道何时感到快乐、悲伤或愤怒;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学会理解和接纳他人的情绪,这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表达情绪时,重要的是要找到合适的方式。例如,当我们感到愤怒时,可以通过深呼吸、暂时离开引发情绪的情境或与信任的人交流来缓解情绪,而不是通过冲动的行为来发泄。
主动调节负面情绪
王异芳教授还特别强调了主动调节负面情绪的重要性。当自己有坏情绪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去主动调节情绪。这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比如通过运动释放压力、通过听音乐或看电影转移注意力、通过写日记反思情绪背后的原因等。重要的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调节方法,并在情绪低落时主动运用这些方法。
家庭情绪教育的重要性
在“家园社协同开展全程式入学准备情绪教育实践”家长沙龙活动中,王异芳进一步强调了家庭情绪教育的重要性和面临的挑战。她指出,家长和老师经常会遇到,当孩子遇到困难或进入陌生环境时,孩子很容易哭。在对入园适应的观察中,有分离焦虑但忍着不哭的孩子,可能更容易生病。家长和老师要接纳孩子哭,当孩子哭的时候可以先抱抱孩子,理解和接纳孩子不同的情绪表达方式,爱哭的孩子不一定不坚强,不哭孩子可能也会很委屈,帮助孩子放松心态,敢于恰当表达情绪。
实践情绪管理,改善人际关系
情绪管理不仅关乎个人的心理健康,也直接影响着我们的人际关系。一个情绪健康的人往往更容易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例如,当我们能够正确感知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时,我们就更有可能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当我们能够主动调节负面情绪时,我们就更不容易因为一时的冲动而伤害到身边的人。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反过来又会促进我们的情绪健康,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结语
情绪管理是一项重要的能力,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去培养和练习。通过积极应对问题、正确感知和表达情绪、主动调节负面情绪,我们可以成为一个情绪健康的人。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和创造力,还能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让我们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得更好。让我们从现在开始,重视情绪管理,培养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为自己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