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甘露古镇:三千年吴越文化瑰宝,正谋求新生
无锡甘露古镇:三千年吴越文化瑰宝,正谋求新生
无锡甘露古镇,一个承载着三千年历史的江南水乡,静静地坐落在无锡市锡山区。这里不仅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古朴风貌,还孕育出独特的吴越文化。从甘露寺的千年沧桑到古镇特产的美誉,从自然风光的秀美到名人的轶事,甘露古镇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江南水乡画卷,诉说着属于它的历史故事。
三千年古镇,吴越文化发源地
甘露古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是吴越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古镇之名源自泰伯携弟仲雍隐居荆蛮之地时,天降甘露以示祥瑞的传说,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
江南水乡画卷,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
走进甘露古镇,仿佛进入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画卷。古镇内的建筑保持着明清时期的风格,青砖黛瓦,古色古香。月溪河蜿蜒流淌,河两岸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清晨时分,薄雾笼罩着古镇,宛如人间仙境;夕阳西下时,金色的阳光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美不胜收。
千年古刹甘露寺,见证五朝历史变迁
甘露古镇不仅自然风光旖旎,人文底蕴也极为深厚。甘露寺是古镇内最著名的文化遗迹,这座寺庙建于唐朝年间,历经多次战火和自然灾害,仍屹立不倒。
甘露寺始建于唐乾符三年(公元876年),初名为甘露禅院。北宋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它曾改名为广济院。
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55年),僧宗晟重建寺庙,并易名为甘露寺。
此后,甘露寺历经多次重建和修缮,包括隆庆六年(公元1561年)大学士华察(字鸿山,俗称华太师)的重建,以及万历丁酋年(公元1597年)僧真觉对山门大殿的重建。甘露寺不仅见证了唐、 宋、元、明、清五朝的历史变迁,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宗教意义。
每年的农历四月十五,当地人会举行盛大的甘露庙会,纪念隋朝末年牺牲的陈杲仁大司徒,这一习俗已经传承了数百年,成为甘露古镇的一大特色。
此外,古镇内还有许多古老的民居、戏台、牌坊等建筑,见证了古镇的历史与文化。
特色美食荟萃,舌尖上的甘露
甘露古镇的特产同样令人称道。甘露青鱼作为国家级无公害水产品,以其肉质紧实、口感鲜香、营养丰富而著称。
由于生长周期较长,且捕捞收获时节与农历新年相近,甘露青鱼在江浙沪地区已成为“年年有鱼,过年必备”的年货之一。
此外,甘露冰油也是当地的传统特产,以“薛泰丰”最为著名,其产品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还荣获了金奖。
甘露的面也是当地一大特色。
其中,甘露银丝面以“洁白如银、面细如丝、柔软滑爽、汤鲜味美”而著称。面条细如发丝,却又不失筋道;汤头清澈鲜美,与面条的细腻口感相得益彰。
还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加入虾仁、肉丝、黄瓜丝等浇头,使味道更加丰富多样。
名人辈出,文化传承
在甘露古镇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不少名人。孟东波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曾任冶金部基建司司长和四川省副省长,其少年时代以前的经历都是在无锡甘露度过的。孟家的老房子至今保存完好,成为当地的一处文化遗迹。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推进,甘露古镇也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交通相对不便、人口流失、传统技艺失传等问题,使这座古镇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但近年来,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已经开始重视甘露古镇的保护与发展,希望通过一系列措施,让这座江南水乡重现往日的辉煌。
总的来说,无锡甘露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人文底蕴、特产美食和名人故事于一体的古镇。它不仅是无锡的一张名片,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