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宝镜湾:南越先民遗迹的新发现
珠海宝镜湾:南越先民遗迹的新发现
珠海宝镜湾近期又有新发现!考古学家在这一著名历史遗迹中,再次揭开了南越先民海洋文明的神秘面纱。
34年探寻,广东最大摩崖石刻群
宝镜湾岩画的发现始于1989年,至今已历经34年。这片位于珠海市金湾区南水镇高栏岛风猛鹰山西坡的岩画群,是广东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摩崖石刻岩画。从最初的4处6幅,到后来陆续发现的5处7幅,宝镜湾岩画的每一次新发现都令人振奋。
“珠海史前清明上河图”的艺术魅力
宝镜湾岩画被誉为“珠海史前清明上河图”,其内容之丰富、构图之精美,令人叹为观止。其中最著名的“藏宝洞东壁岩画”高近3米,长达5米,是目前广东发现的最大规模的摩崖石刻岩画。岩画中,船形、人物、蛇、鸟、鹿、云雷纹、波浪纹等元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史前生活画卷。
岩画中,一艘艘两头上翘的海船,仿佛在波涛中破浪前行;一群群先民或载歌载舞,或举舟奔海,展现了南越先民的海洋生活和精神世界。这些岩画不仅是艺术的结晶,更是研究古代海洋文化的重要资料。
考古新发现:改写珠海历史
近年来,考古学家在宝镜湾遗址进行了多次发掘,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包括玉玦、石圭、陶鼎足等。这些发现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南越先民生活的认识,也一次次改写了珠海的历史。
最新考古研究表明,宝镜湾遗址的文化层可分三期:第一期属新石器时代晚期早段,第二期属新石器时代晚期晚段,第三期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商时期。这表明,早在4000多年前,珠海地区就已经有了高度发达的海洋文明。
保护与传承:让文化遗产焕发新生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珍贵文化遗产,珠海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宝镜湾遗址于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珠海博物馆还1:1复制了宝镜湾遗址东壁岩画,让市民游客在馆内就能欣赏到这一艺术瑰宝。
如今,宝镜湾不仅是考古学家的研究圣地,也成为了公众了解珠海历史、感受海洋文化的重要窗口。站在这些历经数千年风雨的岩画前,我们仿佛能听到南越先民的歌声,感受到他们搏风击浪的勇气和智慧。
如果你对珠海的历史文化感兴趣,不妨亲自前往宝镜湾,感受一下这座城市的深厚底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