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99个观测站织就全球最大地震预警网,实现秒级预警
15899个观测站织就全球最大地震预警网,实现秒级预警
近日,我国国家地震预警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标志着我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地震预警网。该工程实现了秒级地震预警能力和分钟级烈度速报能力,能够在地震发生后迅速发布预警信息,为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宝贵的避险时间。
国家地震局副局长阴朝民在发布会上介绍,国家地震预警工程项目已建设15899个观测站,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地震预警网。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地震监测能力达到2.5级,东部地区达到2.0级,首都圈、长三角等人口稠密地区达到1.0级。在地震预警和烈度速报方面,我国华北、东南沿海、南北地震带、新疆天山中段、西藏拉萨周边等5个重点预警区已具备秒级地震预警能力,全国已具备分钟级烈度速报能力。
台站观测、数据处理是地震监测预警的其中一环,公众和相关行业获知地震预警信息还离不开紧急地震信息服务、通信网络等技术系统支持。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主任李永林在发布会上表示,国家地震预警工程已对接铁路、管网、电网、核电、燃气等行业,拓展电视、乡村大喇叭、IPTV等应急广播播发试点,丰富微信、支付宝等公众移动应用服务渠道,具备亿级覆盖、秒级触达的广域快速服务能力。
“建设过程中,我们突破了地震预警、烈度速报系列核心技术瓶颈,总体功能与性能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阴朝民说。
在科技创新方面,四川省地震局与华为公司等机构联合发布的泛在感知地震预警联合创新方案,基于华为光终端进行地震监测预警,已在四川自贡完成技术验证。此外,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牵头的“多灾种监测预警成果”通过科技成果评价,专家组认为该成果填补了5项灾害预警领域的空白,整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在实际应用中,该系统已在多个地震中成功预警。例如,在2022年四川泸定发生的6.8级地震中,国家地震预警网成功发布了秒级预警信息,覆盖了震中及其周边地区的150万人口,极大地提高了地震应急响应的速度和效率。此外,该系统还在铁路、电网等多个重要领域进行了应用示范,进一步提升了我国防震减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