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鲁庵研制十八年终成绝技,鲁庵印泥入选国家级非遗
张鲁庵研制十八年终成绝技,鲁庵印泥入选国家级非遗
在文人墨客的书房里,一方朱红的印章,一抹鲜艳的印泥,往往能为书画作品增添无尽的韵味。而在众多印泥品牌中,上海鲁庵印泥以其独特的配方和精湛的工艺,历经近百年沧桑,依然熠熠生辉,被誉为“文房第五宝”。
传奇的诞生
鲁庵印泥的故事,要从其创始人张鲁庵说起。张鲁庵,原名张士珩,字咀英,号幼蕉,1901年出生于浙江宁波的一个药商世家。作为张同泰药行的第五代传人,他本可以继承家业,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然而,张鲁庵却将满腔热情倾注在了篆刻和印学研究上。
张鲁庵的夫人是杭州才女陆献芹,有“小李清照”之称。新婚之夜,张鲁庵曾对妻子说:“你要做得了李清照,我就做得了赵明诚!”这句话,不仅展现了他对妻子才华的欣赏,也预示了他将为印学事业倾尽一生。
张鲁庵27岁拜篆刻名家赵叔孺为师,学习篆刻艺术。他不仅在篆刻上造诣深厚,还精于收藏鉴赏,收藏了大量珍贵的印谱和印章。这些藏品后来无偿捐献给西泠印社,成为该社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独步天下的工艺
当时的印泥市场被少数几家垄断,且质量参差不齐。张鲁庵决定自己研制印泥。他利用家族的制药背景,斥巨资从国外引进先进仪器,聘请复旦大学的化学和物理专家,对古籍中的制印方法进行科学分析。
经过18年的潜心研究,数百次的试验,张鲁庵终于研制出三种高品质的印泥:朱砂印泥、朱膘印泥和和合印泥。这些印泥具有色泽鲜艳、质薄匀净、不易褪色等特点,深受书画名家的喜爱。据传,张大千、吴湖帆、丰子恺等人都曾是鲁庵印泥的忠实用户。
艰辛的传承之路
1962年,张鲁庵先生逝世,鲁庵印泥面临失传的危机。幸运的是,张鲁庵的挚友高式熊先生挺身而出,承担起传承的重任。高式熊不仅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和篆刻家,还是鲁庵印泥制作工艺的唯一传人。
高式熊长期奔走于社会各界,呼吁保护鲁庵印泥这一文化遗产。在他的努力下,2008年,鲁庵印泥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静安区文化局成立了国宝鲁庵印泥制作技艺传习所,为这一传统工艺的传承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文化的瑰宝
鲁庵印泥不仅是文房用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印章和印泥不仅是书画作品的点缀,更是艺术家情感和思想的延伸。鲁庵印泥以其卓越的品质,为无数艺术珍品增光添彩,成为文人墨客不可或缺的创作伴侣。
如今,鲁庵印泥的第三代传人符海贤、李耘萍等人,正继续着这份传承事业。他们不仅在制作工艺上精益求精,还积极推广印泥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这一传统艺术。
百年鲁庵,朱砂传奇。鲁庵印泥不仅是一罐印泥,更凝结着一代代匠人的智慧与心血,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新时代的今天,鲁庵印泥正以新的姿态,续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