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原】抛弃动物油,改吃植物油:营养学的大惨案......

创作时间:
2025-01-22 02:09:0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原】抛弃动物油,改吃植物油:营养学的大惨案......

食用油的历史变迁,是一段充满商业博弈与科学争议的传奇。从动物油到植物油,再到对健康饮食的重新思考,这段历史不仅关乎食品选择,更折射出人类对健康认知的演变。

关于食用油,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在植物油还没有盛行以前,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人们都主要以动物油为主。自从动物油被扣上了不健康的帽子,全世界就把植物油当成了“健康油”。

后来植物油种类越来越多,植物油被分为了三六九等。慢慢地,植物油也被指出不好,说它不仅不能预防心脏病,还可能会促进炎症。动物油反而又成了很多人的“养生油”。

认知一次次被颠覆,到底该吃什么油,越来越没有确切的答案。

如今只能纳闷儿,这些想法当初到底是如何被植入“芸芸众生的脑海”中去的?

这一切,还得从西方开始使用植物油开始说起。

18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带来了机械的兴起,这就需要润滑油。起初,鲸油是这些新机器的主要润滑剂,但随着鲸鱼数量的减少,人们急需新的润滑油来源。

这个新的来源就是棉籽油。

棉籽油,当时美国南部巨大棉花工业的副产品,因一直没有其他用途,于是被用来代替鲸油。然而随着石油不断被发现,棉籽油很快便没了用武之地。

此时棉籽油并没有被当做食用油使用,只有在19世纪晚期,有些奸商在黄油里参杂一点棉花籽油参假。

这个时候的植物油,由于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分子结构不稳定,呈液态状,容易氧化和酸败。

大概在1910年,做肥皂和牛油起家的宝洁公司,率先利用氢化工程固化了棉花籽油,后来他们觉得这东西很像猪油,就想着当猪油卖。

植物油就这样第一次成为了商业化的食用油。经过氢化的植物油,不仅可以改善食物口感,还可以延长保质期,且比动物油脂成本更低。

为了卖植物油,宝洁公司想了不少办法。

他们先是将固化的棉籽油取名为Crisco(起酥油,俗称“白油”),并为起酥油打上了解放女性的标签,声称只有现代女性才愿意放弃黄油和猪油,就像她们的祖母乐于放弃令人疲惫的纺车一样。

然后,他们不断地将屠宰动物描述为肮脏行为,与在明净工厂和化学实验室里生产出的起酥油相比,动物油脂工厂显得格外残忍和脏乱不堪。

20世纪初期的美国,几乎每个阶层都在追求新奇和现代化。宝洁公司的策略无疑是成功的。

他们出版烹饪书、各种宣传册,大肆推广。与此同时,黄油和猪油被踢出美国所有烹饪书,起酥油就这样崛起了。

差不多同一时间,氢化处理的人造黄油也开始出现。

最早的人造黄油是用猪油和椰子油制成,均为凝固稳定的脂肪,但在二十世纪中叶,几乎完全由氢化植物油制作。

这对乳制品的威胁非常大。乳制品业为了禁止人造黄油进入市场,还出台了各种税和限制。

尽管这样,美国家庭主妇仍然站在人造黄油一边,因为氢化植物油价格更低。

起酥油和人造黄油成为餐桌的两大植物油先锋,这其中少不了美国心脏病协会的推波助澜。

自1948年宝洁公司找上美国心脏病协会,他们就不厌其烦地推荐植物油,为植物油打广告,因此赚的盆满钵满。

其后,生物学博士安塞尔·基斯提出了“脂肪-心脏病”假说:进食过量的饱和脂肪会提高胆固醇,从而导致心脏病发生。

适逢1955年艾森豪威尔总统心脏病发作,其私人医生怀特博士和基斯关系甚好,直接相信了基斯的“脂肪-心脏病”假说,于是向总统和全民众推荐了一种有益心血管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摄入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

一时间,黄油、猪油、牛油的消费量应声下跌。

在往后的十几年里,艾森豪威尔总统成为了饱和脂肪的头号反对者,他带着几乎是宗教式的狂热,严格避开含饱和脂肪的食物,一直坚持低脂饮食,但还是发作了很多次严重的心脏病,直到1969年因心脏病发作去世。

植物油产业一飞冲天,但在几乎所有的“脂肪-心脏病”实验中,患癌的几率上升了两倍,胆结石、中风的几率也上升了,这也许是氢化植物油造成的,也可能是低胆固醇造成的,不得而知。

后来我们都知道了,“脂肪-心脏病”假说被打假,包括安塞尔·基斯在内的众多公共健康领域专家,被指出曾从制糖公司那获得了大量研究资助。

在1980年代末,美国所有的餐厅、咖啡厅和食品加工业,都还在使用氢化植物油。

此时一些研究者开始发现,植物油在氢化过程会产生大量反式脂肪酸,而过量摄入反式脂肪酸会增加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风险。

后来美国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下令标注反式脂肪,直到2023年12月22日,才完全禁止在食品中使用部分氢化油。

那我们还能不能重新选择饱和脂肪酸呢,答案是不能。

因为饮食指导给饱和脂肪的摄入加了限制;人们自然也更愿意选择植物油,因为那是相对划算的选择。

但如果你浏览过近几年发表的科学文献,你或许会发现,许多科学家都正悄然打一场退却战,不再固守脂肪假说的那些基本准则了。

相反,发展到今天,未氢化处理的植物油也被一些人诟病,因为营养学家和相关研究人员称,在一些如大豆油、玉米油、葵花油等植物油中,含有大量 ω-6 脂肪酸(亚酸油),而 ω-3(人体必需脂肪酸) 脂肪酸太少,当ω-6/ω-3 比例过高的时候,就会促进炎症发生。

植物油如何不健康的说法多种多样,越来越多的人又开始相信,吃猪油对人的健康更有利。

遥想当“进食过量的饱和脂肪会提高胆固醇”的风吹进中国时,人们想方设法把猪油从食物里弄出去。中国人吃了上千年的猪油,不到几年时间便跌下神坛,还真是不可思议。

然而中国人并不是近几十年才开始吃植物油。从宋代开始,我国就已经有麻油、豆油、菜籽油、茶油等植物油普遍应用于烹饪中。各地吃什么植物油,通常根据油料作物而定。

古时人们吃油讲究荤素搭配,炒荤菜,用素油,炒素菜,用荤油,两者交相呼应,相互补充,只有什么菜适合用什么油,没有哪种油更健康一说。

我国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大量食用植物油的呢?

改革开放初期,居民人均收入普遍较低,消费者对价格很敏感。正巧赶上1993年,粮油市场化,没了政府补贴,散油价格暴涨,逐渐与小包装油拉平。

就是在这历史的奇妙转折点,植物油开始通过央视广告的疯狂洗脑,以及单位的福利派发,悄悄走进了中国人的厨房和餐桌。

后来猪油被指不健康,吃植物油就更普遍了。

看得见的是,目前我国植物油人均消费量已经达到推荐量的2倍以上。而在植物油逐渐代替猪油的环境下,中国的高胆固醇人群依然显著提升。

所以植物油并不见得更健康,但只吃动物油,也不见得就合理。

几十年前,中国人因为穷,吃不起肉,膳食脂肪总量不足,能消耗脂肪的体力活动又特别多,所以多数人偏瘦,吃点猪油和肥肉是有益健康的。

但是现在情况已经大不相同了。吃肉的数量大大增加,膳食中根本不缺脂肪,而且体力活动大幅度减少,相对而言已经不再那么需要脂肪了。

在思考吃植物油还是动物油之前,或许,我们更应该少吃一点油。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好的搭配,健康饮食,在于多样、适度。

正如孔夫子所言:“肉虽多,不使胜食气”,食物再多、再好,都要讲究膳食均衡,凡是过犹不及。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