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血糖监测:创新服务模式助力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
社区血糖监测:创新服务模式助力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
近年来,随着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深入推进,社区血糖监测服务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这一服务模式不仅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便捷的健康管理途径,还显著提升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政策引领,服务升级
2024年,广东省卫生健康委、财政厅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广东省2024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基层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其中,慢性病医防融合服务成为重点任务之一。方案要求各地建立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病患者全周期管理机制,推动医共体、医联体牵头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同打造基层慢性病一体化门诊,为患者提供预约、诊疗、筛查、建档、随访、健康教育等全方位服务。
创新服务模式,提升管理效率
在政策引领下,各地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模式。南京市秦淮区大光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率先推出的“融门诊”服务模式,成为全国推广的典范。该模式采用“一医一护一室”的固定搭配,即固定诊室、固定医生、固定护士,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诊室内配备全科诊疗一体机,常规检查基本都能在诊间完成,让患者在一个诊室就能体验到挂号、诊疗、缴费等全流程服务。
同时,湟源县城关镇卫生院则依托“互联网+家庭医生电子化签约系统”,为签约居民提供在线签约、健康咨询、健康管理等服务。每个卫生室及服务站配备了家庭医生随诊包,包括移动AP平板电脑、蓝牙式血糖仪等智能设备,能够全面采集居民的健康数据,并通过身份证自动完成检测,数据上传至数据中心,按年龄、体重、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进行自动分级管理。
智能设备助力,数据管理更精准
智能设备的应用是社区血糖监测服务的一大亮点。例如,可孚欧态动态血糖仪等智能设备,不仅能够实时监测血糖数据,还能通过蓝牙或Wi-Fi将数据自动上传至个人健康档案。这些设备的使用,不仅提高了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效率,还让患者能够随时掌握自己的血糖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患者体验:便捷与贴心并重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社区血糖监测服务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家住南京龙蟠中路的卢阿姨表示:“在融门诊固定诊室挂号后,医生为我全面诊疗,护士给我建立专属健康管理档案,定期随访给予健康指导,而且挂号、诊疗、缴费都在一间诊室完成。看病更便利更精细,我也更积极参与到疾病管理中,这个融门诊太人性化了!”
另一位患者张涛也分享了他的就医体验:“以往在医院看病,我常常需要在挂号处、诊室、检查室、药房和缴费处之间来回奔波,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在融门诊,所有的诊疗和缴费环节都可以在一个诊室里完成,极大缩减了就诊时间。”
显著成效:规范管理率提升
社区血糖监测服务的推广,显著提升了慢病管理的效果。据统计,实施“融门诊”模式后,南京市大光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规范健康管理率均有所提升,血压控制率也提升了4个百分点。同时,该中心全科门诊诊疗人次达到11.75万,较去年同期增长14.01%。
未来展望:从“治病”到“健康管理”
社区血糖监测服务的推广,标志着我国慢性病管理正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通过智能设备的应用和健康管理团队的协作,不仅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也让患者能够更好地参与自我管理,真正实现了医防融合。
随着服务模式的不断创新和完善,社区血糖监测服务必将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更多糖尿病患者带来福音。这一创新服务模式不仅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和健康管理效果,也为我国慢性病防控体系的完善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