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古代小说命名:从寓意到谐音的文化智慧
揭秘中国古代小说命名:从寓意到谐音的文化智慧
程国赋教授的《命名文化视域下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是一部集大成之作,深入探讨了中国古代小说命名的文化内涵。这部著作不仅揭示了古代小说命名的形态和方法,还展现了命名背后丰富的文化意蕴。通过程教授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小说的独特魅力。
寓意法:以名寓意,暗藏玄机
寓意法是古代小说命名中最常见也是最富有文化内涵的一种方法。清代张新之在《红楼梦读法》中提到:“是书名姓,无大无小,无巨无细,皆有寓意。”这种命名方式在《西游记》《金瓶梅》《红楼梦》等经典作品中尤为突出。
以《红楼梦》为例,书中人物命名无不暗含深意。“甄士隐”谐音“真事隐”,“贾雨村”谐音“假语存”,这些名字巧妙地揭示了小说“真幻结合”的创作手法。茶名“千红一窟(哭)”、酒名“万艳同杯(悲)”则寓含了人生的无常和悲剧色彩,预示着小说的结局。
谐音法:谐音双关,妙趣横生
谐音法是古代小说命名中另一种常见的手法,通过谐音来表达讽刺、寓意或象征意义。《金瓶梅》中的西门庆号“四泉”,象征着“酒色财气”样样俱全。而《红楼梦》中的谐音命名更是俯拾皆是:秦钟谐音“情种”,贾蔷谐音“假墙”,贾芸母舅卜世仁谐音“不是人”,清客詹光谐音“沾光”,单聘仁谐音“善骗人”……这些名字不仅体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还暗含了作者的褒贬态度。
数字法:数字命名,蕴含哲理
数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往往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因此在古代小说命名中也经常出现。从“一”“二”“三”到“百”“千”“万”,每个数字都承载着独特的文化内涵。例如,《镜花缘》中的“多九公”,“九”与“多”一起表示此人见多识广。而《西游记》中“九九八十一难”的设定,则象征着历经磨难、终达理想境界的过程。
其他命名方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
除了上述几种主要方法外,古代小说命名还有叠字法、拆字法、讽刺法、摘录诗词法等多种形式。例如,《红楼梦》中四大郡王的名字——东平王、南安王、西宁王、北静王——暗含“东南西北,平安宁静”的寓意。而《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如“及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等,更是生动地体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命名背后的文化内涵
古代小说的命名并非随意为之,而是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许多小说书名都蕴含着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如“忠”“孝”“义”等。同时,小说命名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时代特征。明末清初,社会动荡,许多小说命名中出现了“斥奸”“忠烈”“警世”等词语,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到了近代,随着国家内忧外患,小说命名中又出现了“痛”“恨”“耻”“惨”等字眼,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对当代文学的启示
程国赋教授的研究不仅揭示了古代小说命名的奥秘,也为当代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通过标题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同时又不失文学性,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古代小说的命名艺术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借鉴。例如,我们可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运用寓意、谐音等手法,使作品标题既富有文化内涵,又能引发读者的兴趣。
程国赋教授的《命名文化视域下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是一部开创性的著作,它不仅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古代小说命名的规律和特点,还深入挖掘了命名背后的文化内涵。通过这部著作,我们得以一窥古代小说命名的精妙之处,同时也为当代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正如程教授所说:“小说命名是小说创作最直观、最明显的外在形式之一。”一个好名字,往往能为一部作品增色不少,甚至成为作品的灵魂。让我们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为当代文学创作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