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改善化疗肝损,效果如何?
中医改善化疗肝损,效果如何?
化疗是治疗癌症的重要手段,但其带来的副作用不容忽视,其中肝损伤是最常见的严重副作用之一。化疗药物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可能对肝脏造成损害,引发药物性肝损伤(DILI)。这种损伤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肝衰竭。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和治疗化疗引起的肝损伤,成为临床医生和患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在改善化疗肝损伤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调理和个体化治疗,能够有效减轻化疗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中医治疗化疗肝损伤的理论基础
中医治疗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强调根据患者的整体状况和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在治疗化疗肝损伤方面,中医认为肝损伤的病位在肝,与脾胃关系密切,日久可累及肾。其发病是内因外因相互交错,正邪交争所致。先天禀赋不足、脾胃虚弱是DILI的内因,药毒湿热之邪是发病的外因。病性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初期以实证多见,后期由于久病正虚的缘故,多属虚中夹实。
临床研究证据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刘成海教授团队的一项重要研究,为中医治疗化疗肝损伤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研究团队通过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366例接受抗肿瘤药物治疗的肿瘤患者,发现化疗联合靶向治疗是导致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主要原因。进一步研究发现,中药半夏-甘草药对具有保护肝脏的作用,能够改善ICI(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肝损伤。研究还发现,高龄男性、肿瘤晚期患者、有饮酒史和合并基础疾病的人更容易发生肝损伤。
中医治疗的具体方法
中医治疗化疗肝损伤的具体方法多样,包括中药方剂、针灸、食疗等。
中药方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中医会开具不同的中药方剂。例如,对于湿热型肝损伤,常用茵陈蒿汤加减;对于肝肾阴虚型,常用一贯煎加减。此外,一些经典方药和中成药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针灸:针灸是中医治疗疼痛的有效手段之一,对各种原因的癌痛均有很好的疗效。通过在人体特定的穴位上插入针灸针或施加热、刺激等方式,配合“提、插、捻、转”等不同补泻手法,来调节人体的气血经络运行,影响神经系统的传导,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达到“通”或“补”的目的。
食疗:《黄帝内经》中提到:“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意思是:毒性大的药物,在疾病已去十分之六时,不可继续服用;普通毒性的药物,在疾病已去十分之七时,不可继续服用;微毒的药物,在疾病已去十分之八时,不可继续服用;即使是无毒的药物,在疾病已去十分之九时,也不能再继续服用。之后可用谷、肉、果、菜类等进行饮食调理,就能除尽邪气,使疾病痊愈,但也不可饮食过度,否则会使正气耗损。因此,对于化疗所致的不良反应,可利用药膳、食疗进行饮食调理,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中西医结合的优势
现代医学在肿瘤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化疗等治疗方法带来的副作用不容忽视。中医治疗能够弥补西医治疗的不足,通过调整人体整体阴阳平衡、气血调和,提高人体自愈能力,缓解治疗过程中的不适症状。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形成更加综合、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发挥各自优势,为肿瘤患者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治疗。
综上所述,中医在改善化疗肝损伤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辨证施治、调和气血、健脾利湿等方法,中医能够有效减轻化疗药物对肝脏的损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未来,随着更多临床研究的开展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推广,相信中医将在化疗肝损伤的防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