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种早青一代西葫芦:短蔓密植,45天见收成
新品种早青一代西葫芦:短蔓密植,45天见收成
早青一代西葫芦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育成的一代杂交种,以其优秀的结瓜性能和早熟特性备受青睐。这种西葫芦蔓长仅3040厘米,适合密植和保护地栽培,每亩产量可达4000公斤以上。其嫩瓜皮呈浅绿色,老瓜转为黄绿色,单瓜重量在11.5公斤之间,非常适合家庭种植和市场销售。
品种特性
早青一代西葫芦属于矮生类型,蔓长仅3040厘米,节间很短。这种特性使其非常适合密植和保护地栽培。该品种早熟,从播种到采收嫩瓜仅需45天左右,一般在第五节开始结瓜。单瓜重11.5千克,瓜形呈长圆筒形,嫩瓜皮为浅绿色,老瓜则转为黄绿色。这种西葫芦不仅外观吸引人,而且口感细腻,适合多种烹饪方式。
栽培技术
育苗
早青一代西葫芦的育苗通常在大棚内进行。每亩用种量约为300克,采用营养钵育苗。种子需先浸种催芽至露白后再播种,每钵播种一粒。播种后覆盖1.5厘米厚的疏松营养土,并覆盖地膜。出苗前保持较高温度,白天温度控制在30~33℃。齐苗后适当降温,白天温度保持在25~28℃,夜间温度保持在8℃以上。白天注意通风,夜晚加盖草苫。
定植
苗龄达到40天左右时进行定植。定植前需施足基肥,每亩施腐熟土杂肥5000公斤、复合肥50公斤。深翻做畦,畦面宽100厘米,畦沟宽30厘米。每畦栽植两行,株行距均为50厘米。定植后搭建小拱棚并覆盖草苫。活棵前密闭大棚,白天揭开小拱棚上的草苫以提高温度,促进缓苗。缓苗后,白天将小拱棚膜及草苫揭掉,保持白天温度在25~28℃,夜间温度在10~15℃。
管理
由于大棚栽培自然授粉困难,需要进行人工授粉。瓜坐住后追施一次膨瓜肥,每亩施复合肥30公斤。根瓜应及时采摘,以后每采摘一次需追施一次肥水。
病虫防治
主要病虫害包括蚜虫、潜叶蝇、菜青虫等。蚜虫可用吡虫啉防治,潜叶蝇用阿维菌素加氯氰菊酯防治,菜青虫用菜喜、抑太保防治,叶部病害用杀毒矾、百菌清防治。
市场表现
早青一代西葫芦凭借其早熟、高产和优质的特性,在市场上表现出色。其适中的单瓜重量和良好的外观,使其在零售和批发市场上都具有较高的接受度。此外,该品种的耐贮运特性也为其在长途运输和长时间储存中保持品质提供了保障。无论是作为蔬菜直接销售,还是作为加工原料,早青一代西葫芦都展现出了良好的市场潜力。
早青一代西葫芦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育成的一代杂交种,以其优秀的结瓜性能和早熟特性备受青睐。这种西葫芦蔓长仅3040厘米,适合密植和保护地栽培,每亩产量可达4000公斤以上。其嫩瓜皮呈浅绿色,老瓜转为黄绿色,单瓜重量在11.5公斤之间,非常适合家庭种植和市场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