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华遗嘱库登记31万份获法院认可,引领遗嘱文化普及

创作时间:
2025-01-21 19:53:1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华遗嘱库登记31万份获法院认可,引领遗嘱文化普及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华遗嘱库已登记保管31万余份遗嘱,其中部分遗嘱已经生效。在涉及遗产纠纷的诉讼中,法院均直接认可在中华遗嘱库登记保管的遗嘱。这一数据不仅展示了中华遗嘱库的规模,也体现了其在法律效力和社会认可度方面的显著成就。

中华遗嘱库作为全国性公益项目,致力于提供安全高效、法律保障齐全的遗嘱服务。通过专业登记软件、人脸识别、身份验证、精神评估、指纹扫描、文件存档等功能,确保遗嘱的真实有效性。遗嘱数据直接上传到司法电子证据云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防止篡改,保障财产分配的公正透明。

中华遗嘱库所写的遗嘱具有法律效力,并且该机构已经实现了与法院系统的对接。虽然中华遗嘱库不具备公证效力,但其出具的遗嘱在法庭上仍然具有证明力。法院可以根据老人的遗嘱来判定财产的归属人。中华遗嘱库作为一项公共服务,有效解决了社会普遍存在的基础性需求,促进了家庭和谐与人民的幸福感。

中华遗嘱库的使命是推动遗嘱进入每个中国家庭。其宗旨是“解后顾之忧,传和谐家风”,并致力于帮助更多人管理好家庭事务,和谐传承财富。截至2023年底,中华遗嘱库已在全国设立69个分库,登记保管遗嘱311868份,遗嘱生效8721份。文章还提到,中华遗嘱库计划与各地公益组织和爱心企业合作,设立更多地区性分库,以便老年人就近享受服务。

随着互联网的深度普及发展,虚拟财产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订立遗嘱时,将虚拟财产纳入其中并进行合理分配,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白皮书统计,从2017年至2023年,中华遗嘱库一共收到488份涉及虚拟财产的遗嘱。其中,北京、上海、广东三地数量最多,分别达到了162份、147份、129份,占到总数89%以上。微信账号、QQ、支付宝、游戏账号、多样化的虚拟货币等已经成了立遗嘱人群的重要资产。对于虚拟财产如何保护,已成为关注度极高的问题。

自2020年3月推出微信订立遗嘱服务后,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华遗嘱库共收到97347份微信遗嘱。最高峰时,“幸福留言小程序”一天就能收到上千份微信遗嘱。通过对微信遗嘱内容分析发现,有34.89%的市民是向爱人、配偶表白;也有36.15%的市民在遗嘱中为爱人、家人祝福祈祷;另有18.41%的市民写下了人生经历与未来期望。此外,有71.13%的市民,在微信遗嘱附上自己和爱人、家人合照。据统计,订立“微信遗嘱”多以年轻群体为主。其中,20岁以下占比26.06%,20至29岁年龄段占比35.04%,30至39岁年龄段占比22.44%。从微信遗嘱传递的对象看,有38.51%是写给爱人的,占比最高。其次是写给子女与父母的,这两者占比分别为25.81%、21.52%。通过白皮书的深度分析,20岁以内年轻人大多是通过微信遗嘱给父母留言,感恩父母养育之恩。而20至29岁群体,大部分是给爱人的留言,表达自己珍惜彼此的爱情。微信遗嘱中另有4.14%的人是写给“未来自己”的留言,内容也大多数是希望通过努力,让未来的自己变得更好。

中华遗嘱库不仅提升了遗嘱的安全性和法律保障,还积极推动遗嘱观念的普及,让更多人认识到提前规划遗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随着公众对订立遗嘱、预防风险的接受度逐渐提高,订立遗嘱人群的平均年龄明显降低,从2018年的77.43岁降至2023年的67.82岁。中青年订立遗嘱的人数自2017年起逐渐增加,咨询量上涨了17.3倍,保管量上涨了24.5倍。未婚者立遗嘱数量持续上涨,女性占比近70%。遗产捐赠人数增加,80%受赠者为公益组织。这些数据反映了社会观念的积极转变,也体现了中华遗嘱库在推动遗嘱文化普及方面的显著成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