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春天来了,你准备好踏青了吗?

创作时间:
2025-01-22 04:33:5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春天来了,你准备好踏青了吗?

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伐,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春风拂过,万物复苏,正是踏青出游的好时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踏青不仅是春季的重要习俗,更凝结着中华民族尊祖敬亲、慎终追远的孝道文化,以及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智慧。

01

古人的踏青:一场春日盛宴

在中国古代,踏青又称为“探春”“寻春”,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会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至唐宋时期尤为盛行。唐代诗人李正封在《洛阳清明日雨霁》中写道:“游人恋芳草,半犯严城鼓”,生动描绘了人们在清明时节出游踏青,因留恋春色而差点违反宵禁的情景。宋代张方平的《清明连上巳》中“踏青原上饮”的诗句,也展现了当时人们在清明时节踏青游春、饮酒为乐的场景。

古代踏青活动内容丰富多样,除了郊游赏花,还包括荡秋千、放风筝、蹴鞠、斗鸡、射柳、打马球等游艺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让人们在春日里放松身心,也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02

现代人的踏青:传统与创新的融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人的踏青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周末,约上三五好友,带上帐篷、野餐垫,来到郊外的公园或山野,铺开野餐垫,摆上美食,一边品尝,一边欣赏春日美景,已成为都市人亲近自然的新方式。

对于喜爱运动的人来说,徒步、骑行、攀岩等户外活动,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欣赏春日美景,成为踏青的新选择。而摄影爱好者则会背上相机,捕捉春日里最美的瞬间,用镜头记录下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03

踏青攻略:让春游更安全、更有趣

虽然踏青是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好方式,但也要注意安全。以下是一些实用的踏青小贴士:

  1. 提前观察天气:当发现墙缝有渗水、天气闷热异常、湿度明显加大,这种情况说明两三天内可能有大雨,应避免外出。

  2. 量力而行:春游踏青以近郊为好,最多不超过两天的路程。过远春游,舟车之累,身心疲惫,既不利于健康,也减少了兴趣。另外,要补充各种营养不能乐而忘返,造成过度疲劳。如果出现心悸、乏力多汗、头晕眼花等症状,应尽早休息,切忌勉强。

  3. 穿戴适当:春天气候多变,乍暖还寒,要带足衣服,以防感冒。鞋子应选用轻便、无跟防滑和高弹性的运动鞋,大小要合适,以免影响血液流通,防止脚趾挤伤和脚底麻木不适。同时可准备戴防风镜和墨镜。

  4. 注意饮食保健:踏春时,体力消耗较大,身体内所需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物质较多,所以踏青中的饮食是保健的重点。

  5. 注意场所选择:踏春宜在田野、湖畔、公园、林区、山区等场所,以摄取较多的“空气维生素”———负离子,起到健脑驱劳、振奋精神的作用。

  6. 防止昆虫叮咬:春天是各种昆虫滋生的季节,如果你不慎被昆虫叮咬,切不可搔抓,而应立即涂擦风油精或皮炎平等糖皮质制剂,被松毛虫、蜘蛛、蜜蜂、蝎子等叮伤后应冷敷处理。

  7. 防止意外事故:踏春时,应尽量避免走陡峻的小路,不要独自攀登山林石壁。同时,凡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要随身带好常用的急救药品。

  8. 预防花粉过敏:春天百花争艳,要注意预防花粉过敏。首先要找准过敏源,最好先到医院进行检查,查出自己的过敏源,如果没有进行过彻底的脱敏治疗,在选择的春游地点,应尽量回避有花之处。出游前可事先口服扑尔敏等抗过敏药物,户外活动时不要近距离“拈花惹草”,不要在草地上睡觉,不要用口唇、鼻子及面部直接与花朵或树叶接触,以免过敏现象发生。

  9. 热水洗脚:踏春时脚部肌肉不停地进行收缩运动,易引起局部肌肉酸痛。热水洗脚可使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足部血液循环,还可使皮脂腺的分泌和毛孔散热作用恢复正常。

  10. 时刻注意防晒:春季万里无云的天气,紫外线较强,春光中的紫外线没有我们想像中那么温柔,它会潜入人体直接暴露的肌肤,面部皮肤被太阳晒得绯红发热,千万别用冷水洗面,应该让皮肤休息一会儿再用温水洗。另外,春季皮肤容易脱水,嘴唇和手足容易干裂开口,面部易起皱纹,甚至出现头晕眼花。要及时涂抹防晒用品,但不要化妆,因旅行中很容易出汗,很容易引发毛囊炎或化妆品感染。

04

踏青的意义:与自然和谐共生

清明踏青的内在意义在于顺应时令节气,阳春三月,生气始盛,万物萌生,人们走出屋门,来到野外,积极主动地迎合时气,以促进自身体内的阳气流转,这对身体的健康大有好处。

中华传统文化之中饱含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的认知与思考,是古今贯通的集大成者。踏青作为清明时节的重要活动之一,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沉淀。踏青在古时叫探春、寻春,风俗至唐宋尤盛。唐代大诗人王维在诗句“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中,就表达了当时的人们对于踏青游玩的喜好。作为具有悠久农耕文明的国度,中国人骨子里的朴实和勤劳,也赋予了踏青不一样的内涵:既感叹于造物主对于一方水土的厚爱,也惊喜于山水之间的写意,日后逐渐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对于华夏儿女来说,踏的是青,迎的是春。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这个字,对于中国人而言,实在是一字千钧,春节作为“万节之首”,也印证了此番寓意。当然,如果说春节尚处于数九寒天的话,那么清明则是一个适合代表春天的写意节日。此时,云烟轻卷、草木微摇,田野间散发着五谷的湿润,播种、采茶、植树、赏花等农耕活动都到了应景之时,踏青成为一种情感与时节的双向奔赴。此情此景,难免会发出“最美不过四月天”的感慨。

何谓清明?古人有言颇为应景:“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中国人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敬畏自然、尊重自然,是世代传承的民族认同。清明节正值顺应天时地宜的时期,开展踏青迎春的民俗活动,代表着中国人对于自然和环境的热爱和向往。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和清明时节处在同一月份的世界地球日,亦是旨在提高民众对于现有环境问题的认识,动员民众参与环保运动,通过绿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当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踏青迎春等活动来拥抱山水,一种顺应时代发展的普遍共识也就日渐凝聚了起来。

踏青迎春,不负清明好时景。暖暖的阳光、清新的空气、萌发的花草……清明呈现的春和景明之色,让人更觉得一个良好生态环境对于美好生活的重要意义。从踏青所见的山水清明之中,联想到思想清明、言行清明,清明节不仅是绿色与生态的辩证,更有由表及里的感悟。这些,同样是民俗活动带来的启发,其意义不可小觑。在芬芳花海、郁郁草地和葱葱青林之中畅游一番,在负氧离子的包围之中,我们又感觉到了体育健身带来的能量满满。这样一个清明,将更增强我们对于传统节日的认同感。

春光正好,微风不燥,正是踏青出游的好时节。让我们一起走出家门,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传承这一古老习俗,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