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研究:慈悲冥想可显著改善情绪,提升生活质量
北师大研究:慈悲冥想可显著改善情绪,提升生活质量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的曾祥龙老师,是一位拥有13年正念冥想经验的专家,他连续9年每天坚持冥想,将正念冥想、慈悲冥想、儒家哲学和积极心理学融合,开发了中国首个第二代正念干预——“正念积极心理”。他的研究表明,慈悲冥想不仅能激发爱、喜悦、安全、宁静、希望和感恩等积极情绪,还能促进个人成长和人际关系,甚至有助于减缓生理衰老。
慈悲冥想,作为正念冥想的一种高级形式,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科学研究证实,这种古老的修行方式,确实能为现代人带来诸多益处。
心理学研究发现,慈悲冥想能显著改善个体的情绪状态。一项发表在《科学报告》的研究显示,经过31天的正念训练,参与者的心理状态得到显著改善,焦虑和抑郁感受明显减少。另一项研究则指出,参与正念冥想的成年人中,超过50%的人报告说他们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显著减轻。
除了情绪改善,慈悲冥想还能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通过培养对他人的同情和理解,练习者能够更好地处理人际冲突,增强社交能力。此外,这种冥想方式还有助于减缓生理衰老过程,提高生活质量。
那么,如何开始慈悲冥想的练习呢?虽然具体的步骤可能因人而异,但以下几个基本指导原则可以帮助初学者入门:
营造安静的环境:选择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可以是家中的一个角落或专门的冥想室。确保周围环境没有干扰,让自己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冥想。
建立固定的冥想仪式:每天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段,如早晨起床后或晚上入睡前,进行5-15分钟的慈悲冥想。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逐渐增加冥想时间。
专注呼吸与身体扫描:闭上眼睛,专注于自己的呼吸,感受每一次吸气与呼气。然后,从头顶到脚尖扫描身体,感知每处细微的反应。
培养慈悲心:在冥想过程中,默念一些祝福语,如“愿你快乐、愿你健康”,不仅对自己,也对周围的人送出祝福。这种练习能帮助你培养更多的同理心和慈悲心。
接受专业指导:如果可能,参加冥想课程或加入冥想社群,与其他冥想爱好者一起交流心得,共同提升冥想水平。
一位冥想练习者分享了她的体验:“我坚持冥想已经6年了,当初是抱着尝试的心态开始的。冥想让我学会了在安静的角落中,让内心的喧嚣逐渐沉寂。脑海中的杂念虽会纷至沓来,但我能以旁观者视角去审视它们,不再被其轻易左右,重获内心的自在轻盈。”
另一位用户则表示:“冥想改变了我的生活。它让我找到了内心的平静,提高了专注力,工作效率也大幅提升。生活变得更加充实有序。”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慈悲冥想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自我关怀工具。它不仅适合寻求心理平衡的现代人,也适合希望提升生活质量的各类人群。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冥想者,都可以从慈悲冥想中受益,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