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菜共生模式实现节水节肥,年产值超千万助力农民增收
鱼菜共生模式实现节水节肥,年产值超千万助力农民增收
“鱼菜共生”是一种将水产养殖和水耕栽培巧妙结合的生态循环系统。在这个系统中,鱼类提供养分和二氧化碳,植物则通过光合作用为鱼类提供氧气和净化水质。这种模式不仅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还具有节水、减少化肥使用等生态效益。
山东好阿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鱼菜共生”生态循环新模式实现了节水效益双丰收。在该公司的智能温室大棚里,鱼池、管道等各类设施有序排列,鱼儿在池塘中游来游去,自由自在。通过智能水肥一体机等新设施的应用,蔬菜“喝上”了营养液,打破了传统种养界限。
在传统农业中,水的利用往往存在着浪费和不合理的情况。然而,鱼菜共生模式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鱼菜共生将水产养殖与水耕栽培巧妙结合,形成了一个生态循环系统。鱼儿在水中游动,产生的排泄物经过微生物的分解转化,成为蔬菜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而蔬菜则通过根系的过滤作用,净化了水质,为鱼儿提供了更加清洁的生活环境。
目前,通过鱼菜共生模式养殖的鱼类品质优良,口感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同时,生长在清洁水质中的蔬菜,无农药残留,绿色健康,市场前景广阔,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鱼菜共生”生态种养模式成为成武县节水农业、高效生态农业的智慧形态。近年来,成武县不断加快农业与现代科技创新融合,探索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不断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推动成武县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拓宽农业产业链条,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除了山东好阿公,其他地区也在积极探索鱼菜共生模式。例如,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底阁镇将水产养殖和无土栽培蔬菜技术结合,形成“鱼肥水、水浇菜、菜净水、水养鱼”的闭合循环,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构建“鱼肥菜美”景象,有力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在山西阳泉平定县南上庄村,鱼菜共生项目通过运用微生物修复和封闭式内循环综合水质调控技术建立立体、生态、高效的养殖模式。该项目总投资1100万,建设53个养殖池,第一期已投资720余万元,建养殖水体3000立方,现在已经建成35个养殖池。项目技术员葛建平表示,去年投放鱼苗30万尾,预计今年的10月份即可上市,产量估计在7.5万斤左右,按每斤13元计,销售收入可达180万元。
河北增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建辉自主研发鱼菜共生项目,打造了乡村振兴示范产业,带领25名老兵创业,带动500多人就业。2021年,张建辉投资4760万元兴建乡村振兴示范项目——渔耕本草军创谷,年产50万斤无公害芹菜和70万斤净水生态鲈鱼,产品进入京津冀上千个社区,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
鱼菜共生模式不仅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还具有节水、减少化肥使用等生态效益。同时,这种模式还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推广,鱼菜共生模式必将在更多地区得到应用,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