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医理论中的“四性五味”:食物的性味与养生之道

创作时间:
2025-01-21 22:55:2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医理论中的“四性五味”:食物的性味与养生之道

中医理论中的“四性五味”是食疗的基础,通过合理调配食物的性味,可以实现养生保健的效果。本文将详细介绍四性五味的概念及其在食物中的应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食疗的原理和方法。

中医常讲“药食同源”,俗语也说“药补不如食补”,食疗方式在中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相传神农时代,药与食不分,“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出自《淮南子修务训》),凡草木,无毒的就食用,有毒的就避开。商代伊尹由厨入宰,使用姜、桂之类,即可用作调味,又用来制作治病的汤液。

以食为药,需要合理调配食物中所含的营养。《黄帝内经·脏气法时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中医具体怎么调配食物才对症,需要分辨食物所属的性味,实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何为四性五味

四性五味,简称“性味,”又称“四气五味”。食物与药物一样,本身具有性味的偏胜。性味之说,始见于《神农本草经》:“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黄帝内经》在《脏气法时论》与《宣明五气篇》中亦有详细阐述。性味的确定,《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云:“入口则知其味,入腹则之其性”。

四性中,温热属阳,寒凉属阴,温为次热,凉为次寒。另外,还有一些“平性”食物,平性为气之最缓和者,实际是寒热属性不明显,依然有偏温偏凉的不同,未超出四性范围。在实际使用中,食物的四性也不一定需要分的特别细致,大致分为:温热性,寒凉性,以及平性。

五味指食物的滋味,“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语出《黄帝内经·脏气法时论》)。五味各有其功效,同时五味也分别对应五脏。在《脏气法时论》云:“肝,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

常见的食物性味及作用

四性中,寒凉的食物能清热、泻火、解毒。如在炎炎夏日,选用菊花茶、绿豆汤、西瓜汁、荷叶粥等,可以清热解暑,生津止渴。温热食物有除寒的作用,如在冬季,食用羊肉、狗肉,辅料多添加葱姜蒜之类,能除寒助阳,健脾和胃等。大多数主食,是平性食物,如大米、小麦大麦、及豆类。

寒症者,忌生冷、瓜果等寒凉食物,宜食用温热性食物。热证者宜食用寒凉、平性食物,并且忌辛辣、姜葱蒜、烟酒及油炸食物。阳虚宜温补,忌食寒凉。常用牛羊肉、鸡鸽、海参、荔枝、桂圆、板栗等。阴虚者宜清补,忌食温热。常用山药、莲子、百合、藕、鸭、鱼类贝类、薏仁等。

五味不仅仅刺激感官,正所谓“五味令人口爽”,对人体的作用也有明显区别,简而言之:“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下面来具体说一说。

辛味

有行气、行血和发散的作用。如生姜大葱,发汗解表。胡椒,暖肠胃,除湿寒。韭菜,温中利气,化瘀散滞。

酸味

有收敛固涩、健脾开胃的作用。如米醋:消积解毒。乌梅:生津止渴,敛肺止咳。山楂:健胃消食。

甘味

有补益、缓急、和中的作用。如白糖:助脾,润肺,生津。红糖:活血化瘀。冰糖:化痰止咳。蜂蜜:和脾养胃、解毒。大枣:补脾益阴。

苦味

有燥湿、清热的作用。如苦瓜:清热解毒。杏仁:止咳平喘,润肠通便。枇杷叶:清肺和胃,降气解暑。茶叶:强心利尿清神志。

咸味

有软坚、润下的作用。如食盐:清热解毒。海参:补肾益精,养血润燥。海带:软坚化痰,利水泄热。海蜇:清热润肠。

各味食物对应五脏,则有《黄帝内经》:“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脾色黄,宜食咸。大豆、猪肉、栗、藿皆咸。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

注意事项

在日常生活中,食物的四性五味不可以分而处之,是需要结合起来的综合考量。许多食物,也不是只有单一性味。比如莲子,同时具有甘苦之味。苦瓜属于苦味,四性属寒凉,适合热证人群,清心火。温度与寒凉也不一定一致,譬如热的绿茶,温度挺高,但是性属寒;藕片生吃性寒,煮熟又属于平性了。食疗对于重症急症患者,不可过分依赖,还是谨遵医嘱。食疗是一个长期过程,主打“润物细无声”,长久坚持才见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