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平九龙三公信俗:纪念治水功绩,传承孝道文化
漳平九龙三公信俗:纪念治水功绩,传承孝道文化
漳平市的九龙三公信俗,源自唐代陈元光派遣刘氏三兄弟疏浚九龙江的历史事件。这一信仰历经千年传承,至今仍深深植根于当地文化之中,成为漳平市重要的文化遗产。
历史渊源
据《漳州府志》记载,唐垂拱三年(687年),漳州刺史陈元光开发漳州,派遣部将刘珠华、刘珠成、刘珠福(新桥镇《刘氏族谱》称为刘福、刘寿、刘禄)兄弟三人,率部沿九龙江上溯疏浚河道,以通舟楫。这一壮举不仅改善了当地的交通条件,也促进了山区与沿海的经济交流。
刘氏三兄弟的治水功绩被后人铭记,他们被尊称为“九龙三公”,并被供奉为九龙江的水上保护神。在九龙江两岸,多处建有“三公庙”,船工每年开春都会祭祀三公,祈求行船平安。
文化内涵
新桥西埔嘉应祖殿将刘氏三兄弟疏浚九龙江河道的功绩与大禹治水相提并论,称“功追神禹”“功如神禹”。这种评价体现了九龙三公信俗的文化内涵——不仅是对三位英雄的纪念,更是中华民族尊祖敬亲、感恩报德孝道文化的体现。
九龙三公信俗还蕴含着团结协作的精神。刘氏三兄弟共同完成治水大业,象征着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优良传统。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传承与发展
为了纪念刘氏三兄弟的功绩,当地民众在新桥镇西埔村建造了嘉应祖殿。现存的祖殿为清嘉庆五年(1800年)重修,殿内保存有“构庙自皇唐历宋元明清嘉应重兴垂万古,立功追神禹验疏沦排泱卯金流泽永千秋”的楹联,见证了这一信仰的历史传承。
2000年,嘉应祖殿被漳平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漳平市人民政府授牌嘉应庙为漳平市历史建筑。2021年,刘氏九龙三公民间习俗信仰先后列入漳平市级、龙岩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名录。这些举措不仅保护了文化遗产,也推动了九龙三公信俗的传承与发展。
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九龙三公信俗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是漳平市的文化名片,也是凝聚乡情、传承孝道的重要载体。每年的祭祀活动,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
九龙三公信俗还促进了地方文化的繁荣。以九龙三公为主题的艺术创作、民俗活动层出不穷,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漳平市的文化旅游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九龙三公信俗,这一源自唐代的民间信仰,经过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已成为漳平市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不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也凝聚着中华民族尊祖敬亲、团结协作的孝道文化,更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