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最新研究揭示何首乌肝毒性机制,调控UGT1A1酶是关键

创作时间:
2025-01-21 17:43:0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最新研究揭示何首乌肝毒性机制,调控UGT1A1酶是关键

近期,《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杂志发表了一项关于何首乌肝毒性的最新研究。研究揭示了何首乌对UGT1A1酶的调控作用,这一发现不仅为临床合理使用何首乌提供了重要参考,也再次引发了公众对中药安全性的关注。

何首乌是一种常用的传统中药,具有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等功效。然而,近年来,何首乌的肝毒性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最新研究发现,何首乌中的蒽醌类成分能够调控UGT1A1酶的活性,加速胆红素代谢。但这种调控作用也可能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从而引发肝损伤。

何首乌的肝毒性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机制发挥作用:

  1. 线粒体功能破坏:何首乌中的活性成分能够破坏线粒体膜电位,干扰氧化磷酸化通路,导致能量代谢障碍,最终引起肝细胞死亡。

  2. 胆汁酸淤积:何首乌可影响胆汁酸的代谢和排泄,导致胆汁酸在肝内积累,引发胆汁淤积性肝损伤。

  3. 免疫应激反应:何首乌可能诱发免疫系统异常激活,产生针对肝细胞的免疫攻击,导致肝损伤。

  4. 氧化应激:何首乌中的某些成分可增加活性氧(ROS)水平,引起氧化应激,损伤肝细胞膜和DNA。

  5. 内质网应激:何首乌可诱导内质网应激反应,影响蛋白质折叠和运输,进一步加剧肝细胞损伤。

尽管何首乌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其潜在的肝毒性风险不容忽视。2013年,我国药监部门就已发布关于何首乌致肝损伤的警示通告,将多种含何首乌的中药口服制剂转为处方药管理。

药物性肝损伤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据统计,全国目前有超过1100种市售药物具有肝脏损伤风险,包括常见的非甾体类药物、抗感染药、调节血脂药、抗肿瘤药以及中草药等。药物性肝损伤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样,轻者可能仅表现为肝功能酶学指标异常,重者则可能出现黄疸、皮肤瘙痒、肝性脑病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预防药物性肝损伤的关键在于合理用药和提高安全意识。公众在使用任何药物时,都应遵循医嘱,避免滥用。特别是对于像何首乌这样的传统中药,更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切勿盲目自行服用。同时,用药期间应注意监测肝功能指标,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面对何首乌肝毒性这一科学问题,我们既要看到其潜在的风险,也要理性对待其药用价值。通过科学研究和合理用药,我们完全可以在享受中药带来的健康益处的同时,有效规避其潜在风险。这不仅需要科研人员的持续努力,也需要公众提高用药安全意识,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安全、合理的用药环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