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浪潮下,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变革
“互联网+”浪潮下,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变革
在“互联网+”浪潮下,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模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革新传统教学,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幼儿教师,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亟需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教师行业尤其是幼儿教师出现了较大的人才缺口。同时,社会对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人才培养需求。
存在的问题
当前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教学方式不够契合实际需求:一些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依然采取固定的教学方式,没有针对性地传授知识技能,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出被动接受的特征,难以将知识技能内化。
能力评估不够科学:当前的能力评估体系尚不够全面与科学,过于注重应试标准,而忽视了对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这种评估方式虽然速成、省心,但无法全面反映一个人的实际学习水准与操作能力。
“互联网+”带来的机遇
“互联网+”为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
信息获取更加便捷:互联网环境最大的一个变化是人们获取信息不再受制于时间、空间,可利用多种电子设备获取大量知识、信息,学习交流可以是全天候、随时进行的。
教学资源更加丰富:互联网上有着丰富的音视频资源,微课、慕课这类形式更容易被大学生接受,教学更具灵活性,教师能够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向学生传递更丰富的内容,增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能力。
改革思路
更新教育理念,培育具备创新力的人才:新时代的幼儿教育人才不仅要具备基础学前教育知识、教育技能,更要形成站在幼儿角度解析具体问题的创新型思维,从更高的层次全面理解幼儿的所需所感所想。
完善课程体系,以实践内化知识技能:在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时,不仅要追求量,更要将“质”摆在第一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过程中逐渐学会自我思考、策划、主动学习。
如何利用好“互联网”这柄利刃
“互联网+”具备资料共享、信息沟通、数据交互、碎片学习等优势。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引入新方法、新技术:使用翻转课堂、微课等学生主导型课程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趣味性。建立小组学习讨论制,引导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讨论。
教学内容与现实接轨:教学素材的选择应尽量与课程贴合,与实际问题相贴合,具备实用性与真实可操作性。教师可引导学生重点关注社会幼儿相关新闻,设置定期热点新闻讨论环节。
突破传统教学限制: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突破了以往单一课堂教学区域限制,学习空间从单一的课堂拓宽到全天候全区域。教师可利用线上教学,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和交流。
当然,互联网也是一柄双刃剑。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培养辨别真实信息的基础判断力,同时提高自身网络信息筛选辨别力,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掌握好“互联网+”的度,将其作为实现教学的一种方式、手段,而不是全部。教师需要在遵循科学的课程体系模式下,结合课本进行深层次讲解,同时借助互联网打造记录学生学习成效的数据库,采用多元评价方式,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本文原文来自百度百家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