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花样年华》里的20套旗袍:张曼玉演绎的东方美学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花样年华》里的20套旗袍:张曼玉演绎的东方美学

电影《花样年华》中,张曼玉身着20多套旗袍的绝美画面,早已成为影史经典。这些旗袍由张叔平设计,采用私人珍藏的绝版布料,由梁朗光师傅耗时一年多制作完成,总价值30多万港元。

旗袍本意为旗人之袍,起源于17世纪,至今已有300年历史。作为国服,旗袍的真正迷人之处在于它的内敛和深刻。当身着旗袍的女子袅袅婷婷地向我们走来时,微风玉露倾,挪步暗生香。

电影中,旗袍是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道具,暗含着许多象征意义,在潜移默化中传达了故事的进展和人物的情绪变化。


1962年的香港,张曼玉饰演的苏丽珍第一次以一袭明艳的旗袍出现,电影中所有的旗袍统一采用高领、圆襟、十字袖、过膝的设计。这是她和周慕云因为租房第一次相遇,而这是故事的开端。第二次苏丽珍的旗袍颜色暗沉,房东太太问搬家这么辛苦一个人忙得过来吗,她笑了笑说没事。旗袍虽然勾勒出女性的柔美,但她内心还是有一份坚强在。

第三次出场的旗袍,淡红浅黄浅紫交织,轻快的颜色表现出人物轻松喜悦的心情。这是丈夫出差回来接机时的衣服,苏丽珍肯定是做了一番精心打扮的。在下楼时遇到周慕云的妻子,王家卫用这种极妙的手法轻描淡写地埋下伏笔。后来一起打牌的时候两个女性曼妙身姿的背影表达了第一次交锋的状态。苏丽珍还未知,但另外一个女人自然地拍肩等强势动作别有深意。

第四次出场的旗袍,暗淡的灰色,和上一次的明亮形成鲜明对比。丈夫刚回来就要出差,表现出苏丽珍心情的低落。

穿第五件时正在上班,第六件是晚上回家仍然坚持一个人出去买碗面。房东太太请她一起吃,她拒绝说我想一个人走走。竖条深色的旗袍,流露出女主角的不安。

第七件,流光溢彩的颜色,丈夫带回了电饭煲时的内敛的喜悦。

第八件旗袍,灰白色。这是苏丽珍和周慕云第一次单独相处,两人不再是简单地打招呼而是有了实质性的对白。但是苏丽珍的服装并没有异常,可见此时两人并没有多大的交集和感觉,她也没有特意打扮。

第九件,明绿色,整个人状态非常好。这次苏丽珍是来还书给周慕云的。在周慕云房间的时候王家卫特意透过一面镜子使得张曼玉美得朦胧且不真实。

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这件旗袍和第六件一样。上次出现是苏丽珍独自一人深夜下去买面,而这次也是独自下去买面。

镜头中的画面由远及近,从上旗袍的花纹、到穿着旗袍的全身,将观众脑海中的第一画面定在了旗袍上,再慢慢拓展至穿着旗袍的女人。

这里苏丽珍即使是出去买面也仍穿着旗袍,一方面表明了她在外人面前表现出的得体光鲜,另一方面王家卫用缓慢的音乐衬着昏暗的场景,暗示了她的孤独和内心的寂寞。

这件旗袍和第七件相同,这个场景紧接着上面一个而来。上次是两人都独自下去,各自为了自己的事情伤神,而这次两人却相遇了。

这场相遇并不是多出的场景,而是导演精心设计的发展。两个孤独的人在孤独的时候相遇,这暗示着以后的无限的故事。

与第六件旗袍相同,苏丽珍发现端倪,猜到自己丈夫可能和周太太有问题,所以故作镇定地去打探。穿的衣服和独自买东西时的一样,表达了她此刻相似的低落的心态。

与第一件旗袍相同,这是苏丽珍工作时常穿的衣服,光鲜亮丽。虽然才发现丈夫的出轨但仍然以最美好的面容去投入工作。将外在的柔弱与内心的坚韧形成了生动的对比。

与第八件相同,第一次穿是第一次和周慕云发生实质性对话,而这次是再一次相遇并相互说起了自己的另一半,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另一个实质性的进展。即两人对另一半的出轨的心照不宣,两人实际上是同病相怜。



穿完第九件旗袍之后两人约出去摊牌。而约会的时候的苏丽珍的旗袍是第三次出现,光鲜亮丽。这件旗袍在正式的场合多次出现,类似于她的盔甲。

在这次交谈中他们两人正式摊牌,赤裸裸地展示自己的伤口,好像相互取暖的人一样凑到了一起。

至此为止,电影的第一部分共出现了9件旗袍,旗袍颜色大部分是暗沉的,表现出她的孤独,而颜色明亮的旗袍则大部分是故作坚强的盔甲角色。

接下来有各色旗袍暗合心情纷纷登场,这里不再赘述啦。

《花样年华》开创了一个旗袍影视的时代,在幽暗的灯光和孤僻的场景环境下,张曼玉不断更换着旗袍的颜色和款式,用一身又一身的旗袍塑造出一个东方美人的经典形象。旗袍不仅仅是怀旧,更表达了主人公微妙的心情,也暗示了结局。

张曼玉曾说过,由于她穿着旗袍,身体的活动受到限制,连带说话的声线、手指的活动、坐立的姿势,都跟平常不同,而且由于衣服紧得令她动弹不得,更促使她进一步感受女主角为何会压抑自己不敢表露感情。

苏丽珍受传统道德思想的影响,比较保守。使她无法克服自我、冲破道德的束缚去追求自己的真爱。这也成为了他们爱情悲剧的主要原因。

戈达尔曾说“电影是我的第一个梦,也是最后一个梦。”王家卫常引用这句话表达他对电影的一往情深。

2000年的《花样年华》也一如既往地延续着他的梦。如花美眷,花样年华,却擦肩而过,咫尺天涯。在相对之时,身着旗袍的她一直羞低着头,给他一个接近的机会,他没有勇气接近,她掉转身,走了。

旗袍的历史与发展

辛亥革命废除帝制,创立民国。民国之初,剪辫发,易服色,把属于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级制度送进了历史博物馆,这一切为倒大袖与新样式旗袍的延生创造了条件。

二十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时兴过一阵“文明新装”。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是中国旗袍最灿烂的时期。尤其是三十年代,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基本完成旗袍文化走向经典的过程,四十年代是其黄金时代在时间上的延续。

经过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演变,旗袍的各种基本特征和组成元素慢慢稳定下来。旗袍成为一种经典女装。经典相对稳定,而时装千变万化。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旗袍曾有过灿烂的一瞬 。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服装流行的主导已转向平民。从一九六六至一九七六年,中华传统文化的遭遇浩劫,旗袍文化也被冷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放之初,被冷落了三十年之久的旗袍文化显得有些落伍。近十几年来,时装中重新出现的旗袍,在国际时装舞频频亮相,风姿绰约有胜当年,并被做为一种有民族代表意义的正式礼服出现在各种国际社交礼仪场合。

看到这里,你会发现自旗袍流行到现在已近百年,不难发现,这百年中旗袍常常与麻结合,这是因为麻质旗袍更能体现出女性的朴素、优雅。

百年之后的今天,旗袍更是成为一种时尚元素出现在现代人的身上。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