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6%国人血脂异常,专家支招防范心血管风险
35.6%国人血脂异常,专家支招防范心血管风险
近年来,血脂异常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问题。据《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数据显示,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35.6%,很多人没有明显的不舒服,但血管已被慢慢“侵蚀”。市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治所提醒,高血脂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需注意防范。
血脂异常通常通过四个关键指标来评估: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根据指南推荐的参考范围,这四个指标的正常值分别为:
- 总胆固醇(TC):<5.2 mmol/L
- 甘油三酯(TG):<1.7 mmol/L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4 mmol/L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 mmol/L
其中,LDL-C被称为“坏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致病性危险因素。研究显示,大幅度降低LDL-C可带来更多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尤其对于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应达到更严格的控制目标。而HDL-C则被称为“好胆固醇”,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呈负相关。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同样不容忽视,即使在充分降低LDL-C后,高甘油三酯血症仍是心血管剩留风险之一,同时与肥胖、2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
然而,仅仅关注单一指标是不够的。研究表明,全面管理血脂水平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至关重要。专家建议,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必要的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血脂异常。
在生活方式方面,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健康饮食:控制脂肪摄入量,每日烹调油用量不超过25克,减少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五花肉、牛腩、动物油等)摄入,增加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鱼、坚果、植物油、豆制品等)比例。同时,增加水果、蔬菜、全谷物和杂豆的摄入量,每天新鲜蔬菜不少于500克,水果200-350克。
规律运动:每周进行250-300分钟的中等至较高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等,每天运动锻炼至少消耗200千卡热量。
控制体重:保持BMI在18.5-23.9之间,超重和肥胖人群应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以每周0.5公斤的速度减重,一年内减重5%-10%。
戒烟限酒:避免吸烟和二手烟,限制酒精摄入,因为这些都会影响血脂水平。
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维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在必要时,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降脂药物。常用的降脂药物包括他汀类药物(如瑞舒伐他汀钙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等)、贝特类药物(如非诺贝特胶囊、烟酸片等),以及其他新型降脂药物。但所有药物治疗都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同时配合健康生活方式。
定期进行血脂检测是发现血脂异常的基础。建议40岁以下成年人每2-5年进行1次血脂检测,40岁及以上成年人每年至少进行1次血脂检测。对于心血管疾病高风险人群,应根据个体需要进行更频繁的血脂检测。
血脂异常的管理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患者、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全面了解血脂异常的关键指标,采取健康生活方式,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定期监测血脂水平,我们可以有效控制血脂异常,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