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洽谈酒局:一场社交艺术的完美演绎
商务洽谈酒局:一场社交艺术的完美演绎
在当今的商业环境中,商务洽谈酒局依然是企业拓展人脉、促成合作的重要社交方式。一场精心策划的酒局,不仅能拉近双方距离,还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达成共识。那么,如何才能掌握商务酒局的精髓,让每一次酒局都成为合作的助推器呢?让我们从一场成功的酒局案例说起。
从一场成功的酒局说起
2024年11月5日,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一场别开生面的商务酒局在上海举行。这场由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政府、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指导,澳中农业产业协会主办的“美酒美食中国首发·互利互赢共襄进博——中澳高质量酒类、食品首发及商务合作研讨交流会”,不仅展示了17家澳洲企业的60多种创新产品,还促成了总金额超过2亿元人民币的采购协议签署。
这场酒局的成功,不仅在于其精心的产品展示和商务交流,更在于其背后蕴含的酒局智慧。正如这场活动所展示的,商务酒局绝不仅仅是喝酒吃饭,更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社交艺术。
酒局前的准备工作
一场成功的酒局,往往从准备工作就开始了。
主题设定:明确酒局的目的,是产品推广、商务洽谈还是答谢宴请?不同的主题会影响酒局的流程安排和氛围营造。
场地选择:根据主题选择合适的场地。如果是以展示产品为主,可以选择有展示空间的餐厅;如果是以洽谈为主,则需要选择一个安静、私密的包间。
人员邀请:明确邀请对象,根据对方的身份和地位安排合适的座位。一般来说,主宾应坐在面对大门的位置,主人则坐在主宾的左侧。
酒局进行时的礼仪与技巧
入座礼仪
酒局的位置安排是有讲究的。按照“远门为上,面门为上,居中为上”的习惯,面对大门的中间位置是主位。主位的左右两边是宾位,又因为“右为尊”,所以主位右手边是主宾位,左手边是副宾位。
点菜技巧
当领导将点菜权交给你的时候,这不是在跟你客套,而是应酬的规矩。坦然接受,大方地问客人饮食有什么忌口。点菜一门艺术活,需清点在场人数,凉菜两人一份,热菜一人一份,特色菜一定要点,不知道就问服务员推荐。然后把最重要的酒和菜留给领导抉择,既是对其尊重,也显示了领导权威。
敬酒顺序
敬酒分为正式敬酒和普通敬酒。正式敬酒通常在宴会开始,发起人向宾客们致辞敬酒。在发起人举杯敬酒后,全场人员都会起身举杯回敬。因此也叫集体敬酒,全体人员都要参与。酒局开始后,也会出现宾客为了活跃气氛,主动举杯对全场敬酒。致辞相对简短,往往是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在场人员也会礼貌性的举杯回应。
普通敬酒则通常发生在二人之间,顺序上是先敬上级和合作方,再陆续和同辈、下级一一碰杯敬酒。敬酒时,杯子应该处于对方杯子的下方,以示尊重。敬酒词应简短、真诚,不要生搬硬套更不要夸夸其谈。
敬酒后,抿一口是一种礼貌。但我们也要了解自己的酒量,量力而行。过量饮酒不仅容易损害身体健康,更可能造成酒后失态、失言。学会婉转的拒绝劝酒,采用“以茶代酒”的策略,可以让你在酒局上更加从容自信。
沟通技巧
在酒局中,沟通技巧尤为重要。
营造轻松氛围:不要一上来就谈正事,先通过轻松的话题拉近彼此距离。可以聊聊行业动态、共同兴趣等。
把握谈事时机:一般来说,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是最佳的谈事时机。此时双方都已放松,更容易达成共识。
巧妙切入主题:可以从当前的话题自然过渡到合作事宜,避免生硬的转折。
酒局后的跟进
酒局结束并不意味着工作的结束,后续的跟进同样重要。
离席礼仪:随着酒局气氛走低,要适时地敬结束酒,并致辞。酒局结束后,散场时应先让合作方和领导先行。可以通过握手、鞠躬和发表感言感谢发起人,更要注意双方最好互相留下联系方式,以便后续的合作和沟通。
后续沟通:酒局后的跟进邮件或电话,可以进一步巩固酒局上达成的共识,推动合作进程。
商务酒局中的智慧
商务酒局之所以能长盛不衰,是因为它融合了社交、沟通和文化等多种元素。在酒局中,人们不仅是在喝酒,更是在品味一种社交艺术。
洞察人性:酒局是一个观察人性的好机会。通过观察对方的言行举止,可以更好地了解其性格和需求。
把握分寸:在酒局中,既要热情又要克制,既要展现诚意又要保持清醒,这种分寸感是商务社交的重要能力。
文化传承:酒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酒局,可以展现企业的文化内涵和待客之道。
结语:传统与现代的平衡
在数字化时代,尽管线上沟通越来越便捷,但面对面的酒局依然不可替代。它不仅是一种社交方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掌握商务酒局的技巧,不仅能帮助我们在职场中游刃有余,更能让我们在传承与创新中找到平衡,让每一次酒局都成为合作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