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吊瓶的副作用,你知道多少?
打吊瓶的副作用,你知道多少?
静脉输液是常见的医疗手段,通过将液体、药物等直接输入静脉,以达到快速治疗或补充营养的目的。然而,这一方法也存在一些缺点和潜在风险。
常见副作用
发热反应
发热是静脉输液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由于输液过程中可能混入微粒、细菌等杂质,或药物本身具有致热性,患者在输液后可能出现发热症状。轻者表现为低热,重者则可能出现高热,甚至寒战。
过敏反应
静脉输液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可能导致过敏反应。轻度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瘙痒,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过敏性休克。例如,青霉素类药物在静脉输液时就容易引发过敏反应,因此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皮试。
静脉炎
长期或频繁进行静脉输液可能导致静脉炎。静脉炎表现为注射部位红肿、疼痛,严重时可形成血栓。特别是使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更容易引发静脉炎。
循环负荷过重
快速大量输液会显著增加循环血量,对心脏造成额外负担。对于心脏病患者或老年人来说,这种负担可能导致心衰或肺水肿。因此,在输液过程中,控制滴速非常重要。
空气栓塞
如果输液管道内残留空气未排尽,空气进入血管可能阻塞重要器官入口,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因此,输液前必须确保管道内无空气残留。
肝肾功能损害
大部分药物需经肝脏代谢、肾脏排出,长期输液可能加重肝肾负担,甚至造成功能损伤。特别是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特别谨慎使用静脉输液。
其他副作用
包括注射部位疼痛、恶心呕吐等。某些药物在静脉输液时还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低钠血症等。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某些药物可能对胎儿或婴儿造成影响,因此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使用静脉输液时需特别谨慎。例如,喹诺酮类药物在动物实验中显示可能对胎儿造成伤害,因此孕妇禁用。
儿童
儿童的身体发育尚未完全,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较弱,因此在使用静脉输液时需要严格控制剂量。此外,某些药物可能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如四环素类药物可能影响牙齿和骨骼发育,因此8岁以下儿童禁用。
老年人
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减退,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容易出现药物蓄积和副作用。因此,在使用静脉输液时需要调整剂量,避免过量。
安全输液建议
选择专业医疗机构
静脉输液应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避免在非正规医疗机构或自行在家输液,以降低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控制滴速
输液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滴速,避免过快导致循环负荷过重。一般情况下,成人输液速度为40-60滴/分钟,儿童为20-40滴/分钟。具体速度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嘱调整。
观察注射部位
输液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注射部位是否有红肿、疼痛等异常情况。如果发现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以便及时处理。
避免空腹输液
空腹输液可能增加胃肠道不适的风险,如恶心、呕吐等。建议在输液前适当进食,但避免油腻或难以消化的食物。
及时反馈不适
如果在输液过程中感到不适,如发热、胸闷、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遵医嘱用药
不要自行要求输液或随意调整输液方案。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静脉输液虽然能快速发挥疗效,但其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合理选择给药方式,遵循“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健康隐患。同时,提高安全用药意识,关注输液过程中的细节,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