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长江禁渔四周年:非法捕捞下降四成,水生生物多样性持续恢复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长江禁渔四周年:非法捕捞下降四成,水生生物多样性持续恢复

引用
央视网体育频道
9
来源
1.
https://news.cctv.com/2025/01/02/ARTIdGC2mhtZxpWkxUtOjWu2250102.shtml
2.
http://www.cjyzbgs.moa.gov.cn/zcjd/202412/t20241223_6468382.htm
3.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1SVIH2B0552V1UM.html
4.
https://news.qq.com/rain/a/20241028A062TA00
5.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0ER9LCH05563FC7.html
6.
https://sichuan.scol.com.cn/ggxw/202403/82483580.html
7.
https://www.yinsfinance.com/article/1363738.shtml
8.
https://news.dayoo.com/china/202501/02/139997_54769707.htm
9.
https://www.sanlida-shop.com/2024/04

2021年1月1日零时起,我国在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全面实施暂定为期十年的常年禁捕。农业农村部最新发布,2024年,长江禁渔管理秩序持续稳定、退捕渔民安置保障水平有所提升、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向好,长江禁渔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

2024年前三季度,各地农业农村部门查办的非法捕捞行政案件同比下降42.1%,公安机关破获的涉渔刑事案件同比下降1.8%,一般性、偶发性的非法捕捞行为持续减少,管理秩序持续稳定。动态实现23.1万退捕渔民就业帮扶、养老保险、精准监测和兜底保障全覆盖,退捕渔民安置保障水平有所提升。同时,珍稀濒危物种保护有新的突破,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向好。长江中下游沿岸居民围观江豚戏水和江边喂食观鱼等场景已逐步成为常态,全社会保护意识明显提高。

农业农村部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巩固提升退捕渔民安置保障水平,深入推进重点物种拯救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大长江禁捕水域执法监管力度。针对游击式偷捕防范难度大,组织化偷捕隐蔽性强,“爆炸钩”“弹射箭”、视频锚鱼和使用无人船等违规垂钓花样翻新等现象,农业农村、公安和市场监管等部门执法机构将加强常规联合执法、水上巡航和陆上巡查,加快应用视频监控等新技术手段,有效提升执法监管效能,更好维护禁捕管理秩序。

然而,随着治理的深入,政策的焦点也开始转向违规垂钓行为。2024年,可能成为野外钓鱼变革的一年,因为一个新的概念——“非法垂钓”已经出现,它将成为钓鱼爱好者们必须遵守的高压线。

违规垂钓不仅破坏了渔业资源,还对公众产生了不良影响。不久前,一位知名艺人因在禁渔期内违规垂钓而受到法律惩处,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公众人物的行为模范作用举足轻重,当他们在遵守法律法规上出现疏忽时,无疑会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这起案例也警示了广大钓鱼爱好者,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避免触法。

面对日益严格的垂钓政策,钓鱼爱好者如何规范自己的垂钓行为成为关键。首先,选择合适的钓具是避免违规的第一步,如使用符合规定的单钩或双钩鱼竿。其次,了解并遵守当地的垂钓规定,不在禁止垂钓的区域和时间内进行钓鱼。此外,拒绝使用任何违规的垂钓方式,如锚鱼、射鱼等,保持良好的钓鱼习惯。通过这些方式,钓鱼爱好者既能享受到垂钓的乐趣,又能积极配合保护水生生态的举措。

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鱼类资源急剧下降的背景下,国家为了保护长江生态,实施了十年禁渔政策。自2020年1月1日起,这项政策已经推进了三年多时间,旨在遏制非法捕捞行为,如电鱼、毒鱼、下地笼网等,以促进长江水生生物资源的恢复。

长江十年禁渔政策中对垂钓行为的规定相当具体,以“一日一杆一钩”为原则,严格限制多杆多钩的垂钓方式。具体来说,钓鱼者在长江干流、重要支流及通江湖泊等自然水域垂钓时,每根鱼竿上不得超过2个鱼钩,最好是使用单钩。此外,每人仅允许使用一根鱼竿,禁止使用串钩、爆炸钩等多钩装置。在垂钓方式上,锚鱼、射鱼、泥鳅钓等方式也被明令禁止,钓鱼者必须在允许的区域和时间内进行垂钓,以确保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长江流域作为我国水资源的宝库,其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十年禁渔政策的实施和“非法垂钓”概念的提出,首先针对的是长江流域的垂钓行为。然而,这一政策的影响远不止于此,它也预示着全国其他水域的垂钓管理将逐步严格。随着政策的深入执行,更多地区可能会效仿长江流域,对垂钓行为设置明确的规范和限制,以保护水生生物资源,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规范天然水域垂钓行为,对无序垂钓破坏水生生物资源现象加以遏制。考虑全省96.6%的水系属于长江水系,因此《办法》可以看成全省适用。

那么,如何钓鱼才不会违规?

与此前一样,《办法》明确全年禁钓区域:

●长江流域四川境内45个水生生物保护区所在河流及其一级支流;

●四川境内长江干流及其一级支流;

●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大渡河干流及其一级支流;

●各市、县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禁止垂钓的区域。

其余水域的禁钓期为3月1日0时至6月30日24时为禁钓期。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雅安市四市州根据自身情况,每年设置不低于四个月的禁钓期。在禁钓期内,全省天然水域均禁止垂钓。

禁钓期外,垂钓者每人只能使用一根鱼竿、一线、鱼钩钩尖总数不超过两个的钓具进行垂钓。而且,严禁垂钓期间,严禁使用探鱼设备、视频辅助装置和船艇、排筏等水上漂浮物。此外,严禁使用鱼类(尤其是泥鳅)、虾类做饵料、窝料等垂钓方式。因为,这些饵料能够引诱翘嘴鲌等凶猛贪食性鱼类聚集,可在短时间内钓获大量鱼类,成为潜在的生产性捕捞手段。

在钓鱼过程中,垂钓者每人每天垂钓期间钓获物总重量不得超过5斤,超出部分要放回原水体。至于小龙虾、尼罗罗非鱼等常见外来入侵水生生物种类不再限制范围内。

自2021年1月1日起, 包括长江干流,长江口禁捕管理区,鄱阳湖、洞庭湖等大型通江湖泊,大渡河、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乌江、汉江等重要支流全面实施禁捕,范围涉及全国15个省、直辖市。在长江几千公里流域实现如此大规模的禁渔禁捕,这在国际上是史无前例的。

证注销、船封存、网销毁、人上岸,今年已是长江十年禁渔全面实施的第四年。禁渔三年多来,长江现在的水生生物资源情况如何?长江生态是否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长江禁渔还有必要坚持十年之久吗?本期《这时乡村》,农民日报联合腾讯新闻,邀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协全国水产生物学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庄平,来和我们聊聊长江十年禁渔的那些事儿。

禁渔收网

长江禁渔近四年,成效喜人

自2021年1月1日长江禁渔全面实施以来,已经过去了三年多的时间。现在长江水生生物和渔业资源的情况究竟如何?长江生态是否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

自2021年1月1号长江正式全面禁捕以来,到现在已经将近四年了。目前来看,可以说成效非常显著,有些地方甚至重现了几十年未见的鱼翔浅底的美好景象。

长江禁渔是为了保护长江水生生物的多样性,维护长江水体的生态平衡。为了评估禁渔的成效,农村农业部特地制定了一套评价体系,叫做长江流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从好到坏,它划分了6个等级:优、良、一般、较差、差、无鱼。在禁渔之前,长江是处于最差的等级,也就是无鱼的等级。如今经过将近四年的禁渔之后,目前已经提升了两个等级,评价等级由“无鱼”变成了“较差”,可见成效显著。

从单物种的角度,我可以举一些例子。比如长江江豚的数量,在2022年考察全长江流域时达到了1249头,是近20年来首次在科学考察评估中实现了止跌回升。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迹象,因为江豚处于食物链的顶端,靠吃鱼为生,是一个指标性的物种,它的恢复也标志着整体长江生环境的恢复。

长江江豚

此外,还有长江中下游的大闸蟹,它也是我国当家的水产品种。长江口是全世界最大的大闸蟹天然产卵场。但之前由于过度捕捞、栖息环境破坏、水域污染等种种原因,导致长江口的这个大闸蟹繁育场一度消失了。按历史上的正常年份,长江口大闸蟹的苗种资源量大约是90亿尾。从上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这一资源量已经下降到了1亿-1.5亿尾之间,只有正常年份的2%左右,可以说资源已经几近枯竭了。在长江十年禁渔以来,我们采取了一些生态修复的措施,现在长江口的蟹苗资源量已经恢复甚至超过了历史最好水平,这也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还有名贵的长江刀鱼,它早在1000多年前就是长江三鲜之一,一度还是皇家贡品。在上世纪70年代,刀鱼的年产量可高达4000吨,到90年代已经跌到了1500吨左右,到本世纪初更是降到了300吨左右,到2010年以后已经不到100吨了,可以说是几近枯竭。长江禁渔以来,刀鱼在这几年内迅速恢复,已经由不足历史最好水平的5%恢复到了80%以上。

刀鱼

长江禁渔三年多以来,我们能看到长江禁渔已经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也看到了一些好的迹象,但要真正实现长江整体的生态平衡还远远不够,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也面临着很多不易克服的困难。比如,一些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目前还不容乐观。第一,本来这些珍稀濒危物种,它对生态环境的需求十分的苛刻。第二,禁渔虽然消除了捕捞压力以外,但它们还面临着其他的一些压力,包括对栖息生境加以修复等等。

我们现在长江所谓的鱼多了,可能是一些局部的、表面的现象。长江生态环境的恢复,它需要一个长时间的休养过程。这就像我们去治病一样,只有经历完整的疗程才能把病彻底治好。一个胃疼去治胃病的人,可能吃了医生开的药以后,胃立马就不疼了。但这可能只是代表胃暂时不疼了,胃病还没有治好。想要彻底治好胃病,我们就需要把整个疗程全走完。长江大保护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需要足够的时间。

那长江禁渔为何要长达十年之久呢?作为首倡者,中国科学院的曹文宣院士提出长江十年禁渔的想法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背后是有科学道理的。要知道,水生物恢复是需要周期的。之前我提到刀鱼在这几年内恢复很快,其中一大原因就是因为它们只要一两年就可以达到性成熟,就可以实现下一代的繁殖,所以尽管我们实施禁渔的时间不过3年多,但刀鱼已经繁殖有2-3个世代了,成效自然比较显著。但刀鱼毕竟只是一个特例。长江的鱼类大多属于鲤科鱼类,这类鱼往往需要3-4年才能达到性成熟,才能完成下一代的繁殖。只有禁渔达到了十年,才可以保障它们有2-3个世代的繁衍,才能实现种群数量的稳定恢复。所以规定禁渔十年,这是基于长江大多数鱼类的基本生物学特性来考虑的。

关于长江十年禁渔,大家还比较关注垂钓的问题。长江十年禁渔以后,对于休闲运动的垂钓是如何规定的?如何管理好长江流域的垂钓行为?

《长江保护法》第53条规定:”在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在国家规定的期限内,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大型通江湖泊、长江河口规定区域等重点水域全面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

所以,关于垂钓的问题,有个概念需要弄明白,长江十年禁渔是禁止商业性的、生产性的捕捞。垂钓如果只是作为休闲娱乐,不以经营为目的,不是为了赚钱,它对鱼类资源的影响相对较小,是可以允许的。但需要注意的是,钓到的鱼不能销售和买卖,一旦涉及销售、买卖,就可能涉嫌违法违规。

当然,长江全流域比较长,在长江不同的江段,各地也会根据自己的河段特点做出一些具体的规定,这个需要留意。有些江段是对垂钓的方式(比如一人一线一钩,禁止单人多杆或者单杆多钩等等),包括饵料等等都有限制;有些江段是划定了限钓区、限钓期等等。总而言之,只要能够做到合法合规,从事游钓是允许的。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