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鱼养殖到“藕鳖套养”:杭州临平戚家桥村的绿色转型之路
从黑鱼养殖到“藕鳖套养”:杭州临平戚家桥村的绿色转型之路
2015年,杭州临平区运河街道戚家桥村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全面关停黑鱼养殖产业。这个决定的背后,是一场关乎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转型之路。
从污染到生态:一场绿色革命
戚家桥村紧靠京杭大运河,水网密布,多年来依靠黑鱼养殖获得经济效益。然而,黑鱼是肉食性鱼类,其残饵和排出的尾水都具有严重污染性,对运河、对水系生态健康产生了威胁,转型迫在眉睫。
村书记潘芳杰意识到,必须寻找一种既能保护环境,又能实现经济效益的新型养殖模式。经过多方考察和专家论证,潘芳杰决定推行“藕鳖套养”生态渔业模式。
这种模式将黑鱼塘改造为荷塘,在种植莲藕的同时养殖甲鱼,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平衡。经过不懈努力,171亩高污染水域因此转“绿”为“金”,不仅改善了环境,还为村民带来了新的经济来源。
转型之路:从反对到支持
然而,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当2015年提出要关停黑鱼塘时,遭到了不少村民的反对。村民们担心,改为荷塘后收益会大幅下降,对新模式持怀疑态度。
为了打消村民们的顾虑,潘芳杰书记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走访,详细解释关停鱼塘后的好处以及后续各项举措。他耐心地向村民们展示“藕鳖套养”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前景,最终赢得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
“藕鳖套养”: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藕鳖套养”模式的核心在于立体循环养殖。莲藕种植为甲鱼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而甲鱼的活动又能促进莲藕生长,形成良性循环。这种模式不仅不破坏生态环境,还能实现增收。
据统计,采用“藕鳖套养”模式后,每亩荷塘的年收入比单纯种植莲藕或养殖甲鱼高出20%以上。村民们看到了新模式的优势,纷纷加入到这一生态养殖行列中来。
网红打卡点: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环境的改善和产业的转型,让戚家桥村焕然一新。如今,这里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每到荷花盛开的季节,成片的荷塘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村民们不仅卖莲藕和甲鱼,还开起了农家乐和民宿,进一步增加了收入。
更令人欣喜的是,戚家桥村的绿色转型还吸引了众多研学团队。孩子们在这里挖藕、捉甲鱼,学习生态农业知识,体验乡村生活。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知识,也让村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未来展望:打造多彩戚家桥
目前,戚家桥村正在实施未来乡村创建项目,计划投资1300万元,用于外立面整治、道路提升、景观节点打造等。项目完成后,戚家桥村将真正成为集观赏娱乐、农事体验、研学科普、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多彩乡村。
潘芳杰书记表示:“我们的目标是让戚家桥村成为杭州乃至浙江的乡村振兴示范点,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致富梦想。”
戚家桥村的绿色转型之路,不仅是一场生态环境的保卫战,更是一次乡村发展的革新。从黑鱼养殖到“藕鳖套养”,从污染治理到生态建设,从经济效益到社会影响,戚家桥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