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家桥村:从黑鱼养殖到“藕鳖套养”的绿色转型之路
戚家桥村:从黑鱼养殖到“藕鳖套养”的绿色转型之路
京杭大运河畔,杭州临平区运河街道的戚家桥村,水网密布,河道纵横。这里曾因黑鱼养殖而闻名,但也因此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如今,这片水域已经焕然一新,荷叶田田,甲鱼悠游,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这一切的改变,离不开一个人——村书记潘芳杰。
黑鱼养殖的困境
戚家桥村紧靠着京杭大运河,有戚家桥河、陈家埭河、喜庵港、八字桥港等多条河道,水系发达。多年来,村民们依靠黑鱼养殖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然而,黑鱼是肉食性鱼类,其残饵和排出的尾水都具有严重污染性,对运河水系生态健康产生了威胁。
2015年,当村书记潘芳杰提出要全面关停黑鱼养殖时,遭到了不少村民的反对。大家对于改为荷塘能带来多少收益,心里没底。为了打消村民们的顾虑,潘芳杰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走访,详细解释关停鱼塘后的好处以及后续各项举措。
艰难的转型之路
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15年,当潘芳杰提出要全面关停黑鱼养殖时,遭到了不少村民的反对。大家对于改为荷塘能带来多少收益,心里没底。为了打消村民们的顾虑,潘芳杰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走访,详细解释关停鱼塘后的好处以及后续各项举措。
经过不懈努力,2016年,戚家桥村终于全面关停了“两鱼养殖”产业,利用黑鱼塘底的淤泥养起了荷花。一户村民干起来后,村民们看到了新模式的优势,纷纷利用黑鱼塘底的淤泥养起了荷花。
“藕鳖套养”的创新模式
潘芳杰坚持发展的“藕鳖套养”立体循环养殖模式,既不破坏生态环境,又能够实现增收。这种模式融合了莲藕种植与甲鱼养殖,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显著的经济与生态效益。
“藕鳖套养”模式的优势在于:
- 生态平衡:甲鱼以水中的浮游生物和小鱼虾为食,减少了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莲藕则通过光合作用为水体提供氧气,同时吸收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保持水质清洁。
- 资源高效利用:利用原有的鱼塘和淤泥,无需额外投入,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 经济效益:莲藕和甲鱼都是高价值的农产品,市场前景广阔。据统计,采用“藕鳖套养”模式后,每亩水域的年收入从原来的3000元提升到了8000元以上。
绿色转型的成果
171亩高污染水域因此转“绿”为“金”,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今,戚家桥村“七彩莲韵”已成为远近有名的网红打卡点。每到夏季,荷叶田田,荷花竞相开放,吸引着周边市民和游客纷至沓来。村民们不仅通过生态养殖获得了稳定的收入,还享受到了环境改善带来的美好生活。
戚家桥村的成功转型,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潘芳杰书记带领村民们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双赢的道路,为其他村庄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