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药方剂对抗抑郁,你了解多少?

创作时间:
2025-01-21 22:29:2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药方剂对抗抑郁,你了解多少?

抑郁症是世界范围内重大精神疾病障碍,属中医“郁证”范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药和中药复方被证实可以发挥抗抑郁作用,人们开始认识到中医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而影响抑郁症发生发展,这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01

科学依据:中药如何作用于抑郁症

近日,暨南大学中医学院教授、广州市中医方证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家旭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等项目的支持下,研究揭示了中药复方逍遥散抗抑郁新机制。相关成果发表于《微生物组》(Microbiome)。

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紊乱驱动的外周与前额皮质补体C3激活介导的小胶质细胞异常突触修剪是抑郁症关键发病机制之一,而中药复方逍遥散以及逍遥散治疗后的粪菌移植可以改善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表明中药复方逍遥散以肠道菌群依赖性的方式发挥抗抑郁作用,其机制与调控肠道微生物紊乱、抑制菌群驱动的外周与中枢前额皮质补体C3激活、改善小胶质细胞介导的异常突触修剪有关。

该研究以中药复方调控肠道微环境为切入点,系统阐述了中药复方逍遥散通过调控“肠-脑”轴改善抑郁样行为的作用机制,为中药复方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此外,陈家旭团队研究发现逍遥散入脑关键成分18β-GA,证实前额皮质中BDNF转录的激活是18β-GA抗抑郁作用的基础,且18β-GA是逍遥散体内代谢形成的关键成分。相关成果发表于《植物医学》(Phytomedicine)。

02

具体方剂:柴胡疏肝散和逍遥散的现代研究

柴胡疏肝散和逍遥散是治疗抑郁症的常用中药方剂。柴胡疏肝散由柴胡、枳壳、芍药、炙甘草、陈皮、川芎、香附组成,具有疏肝解郁、行气止痛的功效。现代研究发现,柴胡疏肝散能够调节单胺类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从而改善抑郁症状。

逍遥散由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炙甘草、生姜、薄荷组成,具有疏肝解郁、健脾养血的功效。最新研究揭示了逍遥散抗抑郁的新机制:通过调控肠道微生物紊乱、抑制补体C3激活和改善小胶质细胞介导的异常突触修剪来发挥抗抑郁作用。

03

临床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

李婷副主任医师指出,逍遥丸不能单独用于治疗抑郁症,需要与抗抑郁剂联合使用。这一观点强调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重要性。抑郁症的治疗目前主要依靠抗抑郁剂,尚没有发现和研发出对抑郁症有明确治疗作用的中成药,比如疏肝解郁胶囊,需要在应用抗抑郁剂的基础上尝试联合使用,一般不单独使用。如果抑郁症患者经中医科诊断,需要服用逍遥丸,则可以与抗抑郁剂一起服用,一般无配伍副作用。如果担心同服产生副作用,可间隔半小时。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10亿人正在遭受精神障碍困扰,新冠疫情后,全球精神障碍疾病负担更加沉重,抑郁症患者激增 5300万,增幅高达 27.6%。受抑郁症影响的女性多于男性。抑郁症患者通常会出现持续的压抑,兴趣减退,动力不足;除了在情绪上的悲观冷漠之外,很多抑郁症患者还常伴有食欲不振、便秘等胃肠道症状。

抑郁症是一种多因素、多重机制参与的复杂疾病,病情绵长。它与神经递质表达异常、炎性因子分泌、神经细胞通路改变、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持续紊乱、肠道菌群改变及线粒体结构异常等诸多因素有关。

抑郁症在中医中属于“郁证”的范畴,几千年前的书籍中就已有所记载。《黄帝内经》中所述 “心主血脉、心主神志” , 这里“神志之心”与现代医学脑的生理功能基本对应,中医学“心与小肠相表里”理论与现代医学提出的“脑-肠轴”理论相通,其部分内涵可以理解为中枢神经系统与肠道菌群的密切关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药、中药复方被证实可以发挥抗抑郁作用,人们开始认识到中医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而影响抑郁症发生发展,这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目前用的较多的是药物和心理疗法。目前常用的药物包括: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非典型抗抑郁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等。抗抑郁药可能会在使用的第一周或两周内产生一些改善,但可能需要两到三个月才能看到效果。心理疗法帮助一个人识别扭曲/消极的想法,以更积极的方式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心理疗法或“谈话疗法”有时单独用于治疗轻度抑郁症;对于中度至重度抑郁症,心理治疗通常与抗抑郁药物一起使用。

其他疗法包括:电惊厥疗法、经颅磁刺激、按摩疗法、音乐或艺术疗法、瑜珈(或太极或冥想)、时间疗法、针灸疗法、写作疗法、光疗、有氧运动、基于肠道菌群调节的补充剂非药物疗法(包括益生菌、益生元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