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千岛湖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守护1300万人“大水缸”的创新实践

创作时间:
2025-01-22 03:03:2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千岛湖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守护1300万人“大水缸”的创新实践

千岛湖,这颗镶嵌在浙西群山中的璀璨明珠,不仅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更是杭州和嘉兴1300万居民的“大水缸”。作为一个人工湖泊,千岛湖的生态环境相对脆弱,需要持续的保护和修复工作。近年来,千岛湖流域水环境系统生态修复项目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成功改善了湖区水质,提升了生物多样性,为全国湖库生态保护提供了宝贵经验。

01

项目背景:守护“大水缸”的生态使命

千岛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是新安江水电站建成后形成的人工湖,水域面积达580平方公里,蓄水量178亿立方米。2019年,千岛湖配水工程通水,正式成为杭州和嘉兴居民的主要饮用水源地,其生态安全直接关系到下游居民的饮水安全。

然而,作为一个人工湖泊,千岛湖周边人类活动强度大,生态自净能力相对不足,面临水环境污染高度敏感、水环境保护压力大等问题。为守护这湖碧水,千岛湖流域水环境系统生态修复项目应运而生。

02

系统治理:构建“一核五翼”生态保护模式

项目紧扣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单元功能,以现存问题为导向,立足于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性治理,构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内陆湖泊“一核五翼”流域生态保护模式。

源头削减:从源头减少污染排放

项目通过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推广物理及生物防治技术,初步构建绿色共生农业模式,从源头减少面源污染。同时,实施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污水零直排等工程,城乡污水提标排放,从源头减少生活污染物入湖量。

过程拦截:多措并举拦截污染物

对重点流域及环湖景观生态保育区进行生态修复,对关停矿区进行边坡复绿等生态治理。采用农田生态拦截沟渠、生态护岸边坡、果园生草等过程拦截技术,减少化肥、农药排放量。

末端治理:创新污水处理模式

建立污水“回收—中转—处理”的流水线,将所有的游船、货船及沿湖无法将污水纳入市政管网的酒店景点和污水收集点的污水全部统一收集上岸处理。

03

技术创新:智慧治水引领生态保护

项目建成国内首套原位藻类细分实时监测剖面浮标,实现对藻类高频自动监测。以千岛湖流域沿湖沿路裸露地等生态敏感地带为重点,因地制宜,综合采用基于自然的缓冲带生态修复手段,有效拦截氮、磷等污染物进入湖域。

04

模式创新: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

针对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引入国际上有效的管理模式与资金机制——水基金模式。由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和民生通惠公益基金会联合出资1000万元,建立“千岛湖水基金”,初步建立多元参与的社会共治模式和自我造血的可持续资金机制。

05

显著成效:水质改善与生物多样性提升

经过持续努力,千岛湖流域水质得以进一步改善,生物多样性逐步提高,生态环境稳步向好。项目建成了面积122亩的千岛湖植物园,现有植物1000余种,其中国家级、浙江省保护植物30多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普陀鹅耳枥、银缕梅、南方红豆杉等,增加了生物多样性。

累计实施统防统治面积30万亩次、水土流失预防保护面积15万亩次;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7.57%,21个乡镇建成区的所有生活小区和工业园区实现污水零直排;森林系统修复面积11.6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6.91%,实现了“春花、夏荫、秋色、冬景”的森林生态效果。

06

社会效益:生态红利惠及民生

千岛湖水基金与蚂蚁金服合作,利用区块链技术对采用生态护水措施的农产品进行可溯源认证,通过品牌赋能,带动“千岛农品”销售,使示范项目农户增收30%~40%。

07

示范意义:为全国湖库生态保护提供借鉴

千岛湖流域水环境系统生态修复项目通过系统治理、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成功改善了湖区水质,提升了生物多样性,为全国湖库生态保护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千岛湖正以更加清澈的面貌,滋养着一方百姓,守护着一方生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