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艾滋病日临近,学校如何开展防艾教育?
世界艾滋病日临近,学校如何开展防艾教育?
随着第38个“世界艾滋病日”的脚步日益临近,全国各地的学校正积极筹备各类防艾宣传活动。今年的宣传主题为“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旨在号召社会各界行动起来,共同承担防艾责任,为实现2030年终结艾滋病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而努力。
学校作为普及健康知识的重要场所,在防艾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据统计,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报告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共有129万名,当年新增患者达11.05万人。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和家庭的幸福。因此,加强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显得尤为迫切。
广西中医药大学在2024年11月至12月期间,开展了一系列以“共建无艾校园,拥抱有爱青春”为主题的防艾宣传活动。活动形式多样,包括短视频创作大赛、专题讲座、社区宣传活动、知识游园活动和网络知识竞赛等,覆盖全校师生,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其中,短视频创作大赛共收到50件作品,参与学生达两百多人;防艾知识游园活动通过趣味游戏环节,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防艾知识要点。
为了提升防艾教育的专业性和有效性,深圳市福田区疾控中心于2024年7月举办了防艾及青春期教育师资培训班。培训邀请了教育部全国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专家组成员,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享、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帮助中学校医和街道公卫中心工作人员提升宣教能力。培训内容涵盖艾滋病流行形势、青少年性健康现状、校园防艾宣教技巧等,为推动辖区内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2015年起,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设立了高校防艾专项基金,通过小额资助的形式,支持高校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展校园防艾宣传教育活动。截至2023年项目结题,该基金已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730多所高校,1100多个学生社团,共资助2100多个宣教和干预项目,覆盖在校生2000多万人次。项目有效带动了高校防艾经费的投入,培养了一支有能力从事校园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青年志愿者队伍。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三种途径。虽然目前尚无法根治,但通过抗病毒药物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预防措施包括坚持安全性行为、不共用注射器、避免不必要输血等。同时,我们应正确对待艾滋病患者,消除歧视,为他们营造一个包容、理解的社会环境。
防艾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携手行动起来,共同为青少年筑起一道坚实的健康防线,为实现2030年终结艾滋病的目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