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花江峡谷大桥:创新工程技术揭秘

创作时间:
2025-01-21 20:32:2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花江峡谷大桥:创新工程技术揭秘

花江峡谷大桥以其惊人的数据震撼人心:主桥跨径达1420米,桥面与北盘江的垂直距离高达625米,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跨度和最高高度的山区桥梁。这座大桥不仅是一项交通工程,更是中国桥梁建设技术的巅峰之作。

01

智能温控系统:破解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难题

花江峡谷大桥的混凝土总用量达43.9万立方米,其中最大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安龙岸锚碇达到16.4万立方米。在浇筑过程中,由于水化热产生的内外温差很容易导致裂缝,影响整体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项目团队自主研发了智能温控系统。混凝土浇筑前,提前埋设冷却水管和智能芯片,通过手机端或电脑端,可以实时监测浇筑时的内外温差。系统还配备了一冷一热两个水池,根据温度变化自动调节水流,确保温差控制在25摄氏度以内。

此外,锚碇和主塔体积巨大,需要分层浇筑,项目团队精准把控层与层之间的温差,尽可能让每层达到相近的温度,实现整体稳定。通过这些创新技术,不仅解决了温控问题,还成功实现了300米高空的混凝土泵送。

02

多普勒激光雷达测风:确保抗风安全性

花江大峡谷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山高谷深,最大风速可达12级。在这样的环境下建桥,抗风设计至关重要。

项目团队与同济大学合作,采用多普勒激光雷达测风技术,实现了24小时自动采集传输风速、风向等数据。自2022年起,团队积累了海量数据,并以等比缩放方式建模,开展风洞实验,找到了最优的抗风结构形式。

为了减轻大桥受风力影响,团队在主桥两侧安装可调节角度的钢材质风翼板,具体安装方案通过大数据计算得出。同时,大桥施工时使用的猫道(临时施工便道)也采用了特殊设计:两条4米宽的猫道选用镀锌钢丝网作为底板和护栏,孔径大、质量轻、强度高、透风性能好。两条猫道间增设横向通道,形成空间网状结构,将风力影响降至最低。

03

索鞍设计与缆索架设:毫米级精度控制

对于悬索桥而言,主缆是承重的关键。花江峡谷大桥的两根主缆均由217根索股组成,每根索股重达43.4吨,长度达2378米。在600多米高空逐一精准架设,难度可想而知。

项目团队创新采用了控制主缆转向的新型索鞍设备。这种锻焊结构索鞍相较于传统的铸焊结构,强度更高、重量更轻,且通过专业焊接机器人实现了质量控制。为了确保精准架设,团队还运用了北斗定位技术,对同一位置变化情况持续观测一周,直至相对高差稳定在2毫米以内。

智慧和汗水换来亮眼成绩。今年6月,花江峡谷大桥智慧缆索成功安装,让主缆有了“神经系统”,可自动进行“健康监测”。这项监测技术在大跨径悬索桥上的运用还属国际首创。

花江峡谷大桥的建设不仅是一项交通工程,更是中国桥梁建设技术的巅峰之作。它凝聚了贵州路桥建设者的智慧与汗水,展示了中国在桥梁工程领域的领先地位。随着大桥的建成,不仅将大大缩短两岸通行时间,还将成为“桥梁观光+桥梁运动体验+旅游服务”为一体的桥旅融合综合体,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