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圣徐霞客故居:胜水桥畔开启30载考察之旅
游圣徐霞客故居:胜水桥畔开启30载考察之旅
万历三十五年(1607)的一天,21岁的徐霞客走出位于江阴南旸岐村的徐家大宅,来到村东的胜水桥下,从这里乘舟去往“万顷湖光尽凝碧”的太湖。江阴紧邻着太湖,这次出游的路程虽短却意义非凡,因为它是徐霞客人生中的首次出游,揭开了他30多年“朝碧海而暮苍梧”的旅游考察生涯。
徐霞客故居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徐霞客镇南旸岐村,是这位伟大旅行家的诞生地和成长之地。故居建于明代,是一处三进院落式住宅,现存古建筑五栋十七间,均为硬山式建筑。2001年,徐霞客故居及晴山堂石刻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成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崇礼堂:徐家的待客之所
崇礼堂是徐家接见宾客、逢年过节祭祀祖先的地方,宽敞高大。正厅前院左侧有一棵罗汉松,历经400多年风雨依然枝繁叶茂。这株罗汉松是徐霞客少年时期亲手种植的,象征着徐霞客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据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原副会长唐汉章介绍,这株罗汉松原本只是盆栽,但徐霞客认为,栽在花盆中的罗汉松是永远长不大的,必须扎根大地,融入大自然才能长成参天大树。经过400多年风雨,罗汉松早已树冠茂密、树干粗大,生动记录着徐霞客少年时代就立志“行走于天地间”的开拓进取精神。
晴山堂:石刻艺术的瑰宝
晴山堂是徐霞客故居的重要组成部分,嵌于墙壁的石刻是徐霞客除了游记以外,为中华文化宝库贡献的又一光辉夺目的文化遗产。晴山堂石刻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是全国文保单位中收藏以明清著名书法家作品和记载徐氏家族史为主的石刻群。涉及明朝的文人之多、内容体裁之多样、书法类型之丰富等在中国碑林石刻中较为罕见。
仰圣园:江南园林的雅致
仰圣园建于2001年,位于崇礼堂和晴山堂之间,是典型的江南园林。环湖有曲廊、水榭等仿明式建筑,格调文气雅致。园内假山叠石、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构成了一幅精致的江南水乡画卷。漫步其中,仿佛能感受到徐霞客当年在此读书、思考时的心境。
胜水桥:万里遐征的起点
胜水桥在徐霞客故居东南约一百余米处,始建年代不详,1924年重建,具有明代江南小桥的风格。桥墩的石柱内外两侧刻有对联,这里是出游“始发站”,徐霞客就从这登舟开启他的万里遐征。站在桥上,可以想象当年徐霞客意气风发、怀揣梦想踏上旅程的情景。
徐霞客墓园:长眠之地
晴山堂后门外为徐霞客墓园,墓后古典围墙形似太师椅,寓意徐霞客一生奔波劳顿,如今长眠在此好好歇息。墓园环境幽静,绿树环绕,是后人缅怀这位伟大旅行家的重要场所。
徐霞客故居不仅是这位游圣的诞生地,更是他精神的象征。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徐霞客对自然的热爱、对未知世界的渴望,以及他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无论是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游客,还是想要追寻徐霞客脚步的旅行爱好者,这里都是不可错过的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