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制造亚洲》揭秘亚洲称谓变迁

创作时间:
2025-01-21 22:29:2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制造亚洲》揭秘亚洲称谓变迁

“黄种人”这一称谓,曾是西方殖民者对亚洲人的歧视性分类。它起源于18世纪欧洲殖民时期,由瑞典生物学家林奈等人提出,将人类按肤色分为白、红、黑、黄等种类,其中“黄色”对应亚洲人。这种划分反映了当时西方社会的种族等级观念,将白人置于最高等级,而其他肤色人群则被视为低等。随着时代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这种分类方式的不合理性和歧视性。“黄种人”的说法已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更尊重文化和地理差异的称呼,如“亚裔”或具体国家/地区名称(例如华裔、日裔、韩裔等)。

那么,亚洲这一称谓本身又是如何形成的呢?清华大学教授宋念申在《制造亚洲:一部地图上的历史》一书中,通过珍贵的古地图,揭示了亚洲称谓的历史演变。书中展示了从古代到近现代,亚洲是如何在地图上被构建和塑造的。

宋念申在书中指出,地图既是知识也是权力,它向观者提供对特定空间的解释,同时也借由解释的权力,扭曲这个空间的实相。因此,创制地图不只是科学行为、艺术行为,更是政治行为。《制造亚洲:一部地图上的历史》尝试展示了,有关“亚洲”的地理知识是如何被本土以及欧洲的地图学家们制造、重塑、相互影响并传播的。

书中提到,欧洲与亚洲的地理关系是现代世界形成的重要因素。宋念申认为,“今天现代世界形成的重要契机,是西欧‘寻路亚洲’的冲动,即想要找到一条通往亚洲的道路。”寻找亚洲,包括印度、中国、东南亚,是“地理大发现”的最初动力。亚洲,可以说是欧洲走入现代的源头、方向和动力。因此,现代与亚洲从一开始就互为内在。

书中还提到了东西方制图技术的交融。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唐晓峰认为,“利玛窦带着西方的地理知识到中国,卫匡国带着中国的地理知识给欧洲人看,这是很有益的事情,全世界认识亚洲的时候,这种交流完全是划时代的事情。”

地图上亚洲形态的变化,充分体现了现代世界形成过程中诸多力量对亚洲的认知。这一过程逐渐塑造了地图上亚洲的形态及观念上亚洲的概念。可以说,一部亚洲的诞生史,就是一部现代世界的形成史。

《制造亚洲:一部地图上的历史》通过100幅珍贵的古地图,展示了亚洲的诞生和演变过程,揭示了地图制作中的知识和权力关系。作者宋念申通过研究地图的历史,展示了亚洲在现代世界形成中的重要角色。地图不仅是地理知识的载体,更是历史叙述的重要工具,为读者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