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关节炎高发,专家详解药物治疗与预防要点
冬季关节炎高发,专家详解药物治疗与预防要点
冬季寒冷干燥,容易引发关节炎等慢性疼痛疾病。双氯芬酸钠缓释片作为一种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具有抗炎、镇痛和解热作用,特别适用于缓解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等多种慢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期或持续性关节肿痛症状。其缓释特性能够在体内逐渐释放药物,提供持续的疼痛和炎症控制,非常适合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然而,使用该药物时仍需遵循医嘱,注意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冬季为何成为关节炎的“温床”?
冬季是关节炎的高发季节。据统计,骨科门诊冬季关节炎患者数量比平时增加了约30%-50%。关节炎容易在冬季发作,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寒冷刺激:冬季气温低,关节部位容易受到寒冷刺激,导致局部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减慢,关节滑液分泌减少,从而加重关节负担,引发疼痛。
湿度增加:冬季湿度相对较高,潮湿的环境容易使关节周围的软组织水肿,加重关节疼痛和僵硬感。
活动减少:冬季人们户外活动减少,运动量下降,关节得不到充分的活动和锻炼,容易导致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进而加重关节炎症状。
免疫力下降:冬季气温低,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这些疾病可能诱发或加重关节炎。
双氯芬酸钠缓释片:作用机制与适用人群
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是一种衍生于苯乙酸类的非甾体消炎镇痛药。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活性,阻断花生四烯酸向前列腺素的转化,从而减轻炎症和疼痛。该药物作用强于阿司匹林和吲哚美辛,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肌腱炎、肩周炎等炎症性疾病,也可用于缓解损伤导致的疼痛和炎症反应,如拉伤、扭伤、挫伤等,以及痛风性关节炎、牙痛、痛经等其他疼痛症状。
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的注意事项
虽然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在治疗炎症和疼痛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但患者在使用过程中需充分了解其不良反应和使用注意事项,以确保用药安全。
禁忌人群:已知对本品过敏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可引起哮喘、荨麻疹或过敏反应的患者、禁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围手术期疼痛的治疗、有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后发生胃肠道出血或穿孔病史的患者、有活动性消化道溃疡/出血,或者既往曾复发溃疡/出血的患者、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均不宜使用。
不良反应: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可能会引起一系列胃肠道反应,如头痛、腹痛、便秘、腹泻、胃烧灼感、恶心、消化不良等。此外,偶见头痛、头晕、眩晕,以及血清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OT)和血清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SGPT)升高。罕见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肾功能下降、心律不齐、耳鸣等症状。在极少数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皮疹、胃肠道出血、消化性溃疡、呕血、黑便、胃肠道溃疡、穿孔、出血性腹泻、困睡、过敏反应等严重不良反应。
使用注意事项:避免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合并用药;根据控制症状的需要,在最短治疗时间内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在使用过程中,密切监测胃肠道反应,如有出血或溃疡症状,应立即停药;对于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警惕严重心血管血栓性不良事件、心肌梗塞和中风的风险增加;高血压病患者应慎用,并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血压;有高血压和/或心力衰竭病史的患者应慎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16岁以下的儿童、老年患者应慎用。
其他治疗方法和预防建议
除了药物治疗,关节炎患者还可以选择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法。物理治疗包括热敷、冷敷、按摩、针灸和理疗等,可以缓解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手术治疗适用于病情严重、关节功能丧失的患者,包括关节镜手术、关节置换术和截骨术等。
预防关节炎需要从生活细节做起:
注意保暖:冬季气温低,关节容易受到寒冷刺激。因此,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关节部位。可以佩戴护膝、护肘等保暖用品,避免关节受寒。同时,要保持室内温暖干燥,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中。
加强锻炼:适当的锻炼可以增强关节的灵活性和力量,减少关节磨损和损伤。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如散步、慢跑、瑜伽、游泳等。这些运动既可以增强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又可以提高关节的灵活性。但要注意锻炼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运动导致关节损伤。对于老年人来说,可以选择一些低强度的运动方式,如太极、八段锦等。
合理饮食:饮食对关节健康也有重要影响。要多吃富含钙、磷、维生素D等营养素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类、豆制品等。这些食物可以促进骨骼健康,减少关节炎的发生。
总之,冬季关节炎的防治需要综合考虑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在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药物时,务必遵循医嘱,注意药物的禁忌和不良反应。同时,通过适当的锻炼、合理的饮食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有效预防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