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指南:我国老年糖尿病患病率超30%,科学管理是关键
最新指南:我国老年糖尿病患病率超30%,科学管理是关键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糖尿病的管理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议题。最新发布的《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指出,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中,糖尿病患病率高达30%以上,且这一比例仍在持续上升。面对这一严峻形势,科学、有效的血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个体化管理是关键
老年糖尿病患者具有并发症多、症状不典型、低血糖风险高等特点,因此,个体化管理是血糖控制的核心原则。《指南》建议,应根据老年人的健康状态进行分级管理:
- 健康状态良好的老年人,血糖控制目标可相对严格,空腹血糖控制在5.0
7.2 mmol/L,睡前血糖5.08.3 mmol/L。 - 健康状态中等的老年人,血糖控制目标可适当放宽,空腹血糖控制在5.0
8.3 mmol/L,睡前血糖5.610.0 mmol/L。 - 健康状态差的老年人,血糖控制目标则应更加宽松,空腹血糖控制在5.6
10.0 mmol/L,睡前血糖6.111.1 mmol/L。
科学饮食:控糖的基础
合理的饮食管理是控制血糖的关键。老年糖尿病患者应遵循以下饮食原则:
均衡摄入各类营养:每日饮食应包含谷类、肉蛋类、蔬菜水果、奶制品和油脂类五大类食物。碳水化合物应占总能量的50%
55%,优先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低升糖指数食物。蛋白质摄入量建议为1.01.5g/(kg·d),以优质蛋白为主。合理安排餐次和进食顺序:建议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进食时可先吃蔬菜、再吃肉类、最后吃主食,有助于控制餐后血糖的升高。
控制总热量: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应适当减少每日摄入的总热量,遵循低热量饮食,直到体重恢复到健康水平。
限制盐和油的摄入:每日食盐量不宜超过6克,烹调油使用量不宜超过30克。避免过多摄入高盐、高油食物,以减少对血糖和心血管健康的不良影响。
适度运动:控糖的助力
适度运动对控制血糖至关重要。推荐的运动方式包括:
散步:简单易行,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步行的距离和速度。每天坚持30分钟以上,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
太极拳:注重身体的柔和流动和呼吸调控,可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平衡能力。
游泳:低冲击性的全身运动,对关节和骨骼没有负担,可以锻炼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力量。
瑜伽:结合身体伸展、呼吸和冥想,有助于缓解关节疼痛,提高柔韧性和平衡能力。
运动时应注意安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避免过度劳累。同时,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脱水。
规律监测:控糖的保障
规律的血糖监测是控制血糖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一些实用的监测技巧:
选择合适的试纸:使用与血糖仪相匹配的试纸条,最好使用配套试纸条。
注意试纸有效期:血糖试纸未过期且在开瓶有效期内,新试纸在第一次开启时建议标注开瓶日期与失效日期。
正确采血:测血糖以中指和无名指侧面最为常用,让血自然流出,避免过度挤压导致组织液混入。
正确消毒:不宜使用碘伏消毒,含碘剂的消毒液会与试纸上的氧化酶起反应,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避免误区:科学控糖
在控糖过程中,一些常见的误区需要避免:
过度限制饮食:过分严格的饮食控制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反而不利于健康。应注重营养均衡,合理安排各类食物的摄入。
忽视生活方式干预:单纯依靠药物控制血糖往往效果不佳,应结合饮食管理和适度运动。
不规律监测血糖:定期监测血糖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应养成良好的自我监测习惯。
实用建议:轻松控糖
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脱水导致血糖升高。
适度活动:避免长时间久坐,每30分钟起身活动1~5分钟。
规律作息: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合理安排餐次:早餐要吃好,晚餐不宜过晚,餐后可适当散步。
补充维生素:餐后补充维生素C和B,有助于血糖控制。
选择低GI食物:如全谷物、杂豆类等,避免过多摄入高GI食物如白米饭、白面包等。
使用专业营养补充品:对于食欲不佳或营养摄入不均衡的老年人,可考虑使用专业的营养补充品,如雅培益力佳SR,其低GI配方和全面的营养成分,能帮助平稳血糖反应。
结语
科学管理血糖,不仅需要合理的饮食和运动,还需要规律的监测和医生的指导。同时,建立科学的控糖观念,避免过度限制饮食导致营养不良。通过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可以有效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