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诊断迎来“黑科技”:核酸POCT实现快速精准检测
甲流诊断迎来“黑科技”:核酸POCT实现快速精准检测
甲型流感病毒(简称甲流)的快速诊断对于及时治疗和控制疫情至关重要。近年来,核酸即时检测技术(Point of Care Testing,简称POCT)在甲流诊断中展现出显著优势,成为临床医生的得力助手。本文将重点介绍核酸POCT法在甲流诊断中的应用及其带来的革新。
核酸POCT法:快速诊断的“黑科技”
POCT,即即时检验,是指在患者身边进行的临床检测,能够在采样现场快速得到检验结果。自1957年Edmonds首次使用干化学纸片检测血糖以来,POCT技术不断发展完善。2013年,我国正式发布《GB/T29790—2013即时检测质量和能力要求》国家标准,将POCT命名为“即时检测”,并对其质量保证能力提出明确要求。
核酸POCT法是POCT技术的重要分支,它将核酸提取、扩增和检测集成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实现了“样本进、结果出”的一站式检测流程。相较于传统的荧光PCR法和胶体金法,核酸POCT法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 快速检测:传统PCR检测通常需要4-6小时才能出结果,而核酸POCT法仅需30分钟至1小时即可完成检测,大大缩短了诊断时间。
- 高灵敏度:核酸POCT法的灵敏度可达10-16mol/L,远高于放射免疫分析法(RIA)的10-12mol/L,能够实现早期诊断。
- 操作简便:大多数检测步骤只需加入一种试剂,无需复杂操作,适合在基层医疗机构推广使用。
- 结果准确:采用全自动封闭管理系统,避免了人为误差,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临床应用:从实验室到病床边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童瑾教授在2024全国临床分子诊断技术及其规范化应用大会上分享了分子POCT在门、急诊呼吸道病毒诊断中的应用。她指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症状相似,精准诊断对于合理用药至关重要。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的《感染性疾病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3年版)》也强调了病原学诊断的重要性。
以甲流检测为例,童瑾教授的研究数据显示,全自动分子POCT的阳性检出率为66%,而传统临床抗原检测检出率仅为39%。在检测速度相当的情况下,临床对分子POCT技术的使用呈持续上升趋势。此外,分子POCT技术还能有效降低整体治疗成本。虽然单次检测费用可能较高,但通过改善患者转归、缩短住院时间,从长远来看能够节省医疗资源。
创新产品:让检测更便捷
圣湘生物等企业在POCT领域的创新产品进一步推动了核酸POCT法的应用。例如,卡尤迪生物的“闪测”全自动分子诊断POCT机器人产品,灵敏度达100拷贝/毫升,兼具抗原检测速度及荧光定量PCR的高精度。该产品采用全封闭试剂盒设计,无需专业PCR实验室和操作人员,适合在发热门诊、急诊、ICU等场景使用。
未来展望:从医院到社区
核酸POCT法不仅在医院内展现出巨大潜力,在基层医疗和非医疗机构的应用前景同样广阔。童瑾教授建议,未来可以探索在学校、养老院等场景的应用,进一步扩大分子POCT技术的覆盖范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逐步降低,核酸POCT法有望成为甲流等呼吸道病毒感染诊断的首选方法,为实现早诊断、早治疗、早获益提供有力支持。
核酸POCT法作为甲流诊断的“黑科技”,以其快速、准确、简便的特点,正在改变传统的检测模式。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范围的扩大,我们有理由相信,核酸POCT法将在未来的医疗实践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患者带来更及时、更精准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