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浴的功效与注意事项:中医师详解足浴五大好处!
足浴的功效与注意事项:中医师详解足浴五大好处!
足浴是近年来广受欢迎的养生方式,不仅能够促进新陈代谢,还有助于调节内分泌和改善消化功能。但是,正确的足浴方法和注意事项你都了解吗?本文特邀香港注册中医师张嘉颖,为你详细讲解足浴的功效和使用要点。
足浴的好处及功效
1. 加速新陈代谢
足浴时,下肢血管会扩张,增加血流,促进气血运行,加速新陈代谢,同时还能缓解肌肉疲劳。
2. 调节内分泌
足部和小腿附近聚集众多保健穴位,足浴能刺激这些区域,通过经络系统疏通脏腑气血,调节内分泌。
3. 达到外治作用
张医师指出,如果在足浴中加入合适的药材,药物通过皮肤吸收,还可以达到外治的效果。
4. 改善肠胃消化功能
足浴时的热力使心跳和血流加快,可加速人体新陈代谢,配合按摩足三里穴位,能改善肠胃消化功能,减少脂肪和湿气积聚。
5. 减轻水肿
如果水温适中,能令额头及背部微微发汗,帮助身体排出多余水分,达到减轻水肿的效果。但张医师提醒,足浴时不可发汗过多或汗后吹风,以免着凉。
足浴的注意事项
每天都能进行足浴吗?
张医师建议一般人每天可进行足浴,但无需过于频繁,每天一次即可,每次浸泡10-30分钟。在晚上睡前30分钟至1小时进行足浴,有助于放松肌肉、安神助眠。
避免这两个时段足浴
- 避免餐后1小时内足浴,因为热水会使下肢血管扩张,血流增多和加快,导致供应给消化器官的血量减少,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 避免空腹足浴,因为空腹时人体血糖较低,体虚人士容易在足浴时出现头晕症状。
每个人都适合足浴吗?
大部分人都可以进行足浴,但由于足浴会使心跳加快,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人进行足浴可能有风险。严重皮肤病患者、足腿部有未愈合损伤的人不应进行足浴,以防感染。
此外,严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末梢功能失常,难以感觉高温,容易导致烫伤,因此足浴时应使用温度计准确测量,将水温控制在体温左右。
避免使用金属容器
足浴时避免使用金属容器,因为散热过快,难以保持足浴温度,而且如果在热水中加入中药材,容易产生化学反应,释放有害物质。张医师建议使用木、陶瓷或塑料材质的足浴容器,效果更佳,足浴机则能保持恒定温度。
水温控制在38°C - 42°C
张医师建议,足浴时水温应控制在38°C-42°C,水位应在脚踝以上至小腿。水温过高会损害皮脂膜,使皮肤变得干燥,同时容易造成头晕或心脏负担。如果担心皮肤干燥,可以在足浴后擦干双脚,涂抹滋润乳液,防止皮肤角质层的水分流失。
足浴时可加添生姜、艾叶及粗盐
张医师建议手脚冰冷、体质虚寒的人士,可用适量生姜或艾叶加入水中煮沸,稍凉后混入热水中泡脚,增强温经散寒的效果。
对于经常熬夜、头痛、口干喉痛、生口疮的人,多数属于虚热上浮的情况,可以在足浴中加入少量粗盐,有降虚火的作用。
本文原文来自elle.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