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合肥模式”驱动新能源汽车和集成电路产业双突破

创作时间:
2025-01-21 22:33:0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合肥模式”驱动新能源汽车和集成电路产业双突破

合肥,这座被誉为“创新之都”的城市,近年来凭借其独特的“合肥模式”,在新能源汽车和集成电路两大前沿科技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一模式的核心在于政府的强力支持与企业的创新精神相结合,通过精准的产业布局和持续的科技创新,合肥不仅成功培育了蔚来汽车、京东方等龙头企业,还打造了一个充满活力的产业生态系统,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

01

新能源汽车:从“追赶者”到“领跑者”

合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崛起,堪称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典范。作为全国唯一的新能源汽车“换电”试点、“双智”试点、产业链供应链体系试点、“车路云一体化”试点的“四试点市”,合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地位举足轻重。

2024年1月至8月,合肥汽车产量达111.7万辆、同比增长31.1%,其中新能源汽车78.3万辆、同比增长72%,新能源汽车产量居全国前2位,新能源车出口超2.4万辆、同比增长3.1倍,出口额同比增长2.6倍。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力拉动1月至8月合肥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8%,连续4个月位居万亿GDP城市第一。

这些亮眼的数据背后,是合肥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全方位布局。合肥已集聚江淮、比亚迪、蔚来、大众、长安、安凯等6家整车企业,实现了外资巨头、央企造车、造车新势力、地方自主品牌、华为生态圈等多种造车形式的“全满贯”,支撑合肥新能源汽车“3+N”产业发展格局初现,由千亿向万亿迈进。

02

集成电路:打造“中国IC之都”

在集成电路领域,合肥同样展现出惊人的发展势头。截至2023年年底,合肥市已集聚458家集成电路企业,从业人员3.2万人,全年实现产业链营收448亿元。合肥在设计、制造、设备、材料、核心工具等领域均有所突破,例如欧思微成功研发国内首颗车规级UWB芯片,御微半导体高端晶圆缺陷检测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江丰电子所产高纯度金属靶材填补国内材料空白。

03

“合肥模式”:政府支持与企业创新的完美结合

合肥模式的成功,离不开政府的精准施策和企业的创新精神。合肥通过国有投资平台投资优质项目,如京东方、长鑫存储、蔚来汽车等,不仅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也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据统计,合肥市政府投资平台所持有的京东方股票,在历史最高点时浮盈达上百亿元;2011年,合肥投资长鑫存储100亿元,上市后浮赢超千亿元;2020年,合肥投资蔚来100亿元,助力其站上新能源汽车风口。

合肥模式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链式招商”。通过围绕龙头企业培育产业链,合肥成功吸引了众多配套企业入驻。例如,合肥经开区合肥新桥集成电路科技园围绕长鑫存储,培育集成电路产业链,引进芯片研发设计、封装测试、装备材料及第三方服务项目,打造集成电路全产业链体系。

科技创新是合肥模式的灵魂。合肥作为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拥有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为科技发展提供人才支持。2023年,合肥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3.91%,居万亿城市第7位;新增在肥就业参保大学生突破35万人,集聚高层次人才1.9万人;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评选的全球“科技集群”中合肥居第40位,较上年提升15位;在《自然》杂志评选的全球“科研城市”中合肥居第13位,前进3位。

04

未来展望:科技创新高地的崛起

合肥的雄心远不止于此。根据合肥市“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合肥将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低空之城”,打造完整的低空产业链。同时,合肥还将继续深化科技创新,吸引更多高科技企业和人才,巩固其在全国乃至全球科技产业中的重要地位。

合肥模式的成功,不仅体现在一个个亮眼的经济数据上,更体现在其对科技创新的执着追求和对新兴产业的前瞻布局上。随着新能源汽车和集成电路产业的持续发展,合肥必将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版图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