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舞剧《昭君出塞》青岛上演,创新演绎民族团结佳话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舞剧《昭君出塞》青岛上演,创新演绎民族团结佳话

4月5日至6日,由中国歌剧舞剧院联合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出品的舞剧《昭君出塞》在山东青岛大剧院上演。该剧以现代舞剧的形式,重新诠释了昭君出塞这一历史佳话,展现了王昭君的家国情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



舞剧形式创新演绎昭君出塞

西汉时期,匈奴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归附。公元前33年,汉元帝将宫女王昭君(王嫱)赐给呼韩邪单于作阏氏(王后),并为纪念此次和亲而改元“竟宁”。“竟”同“境”,“竟宁”取“边境安宁”之意。昭君出塞后,汉朝与匈奴政权维持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和平局面,迎来“边城晏闭、牛马布野”的景象。

舞剧《昭君出塞》以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序《烽烟》《和亲》《出塞》《贺婚》《宁边》及尾声《共荣》六个部分层层推进,讲述了王昭君为保边塞安宁“请缨赴塞上”,完成和亲宁边使命的故事。舞剧着力于凸显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与内心情感表达,通过肢体语言塑造了王昭君这一鲜活立体的人物形象,体现了其在面对“和亲”这一政治行为时的大义与勇气,从而完成对主题思想和文化内涵的揭示。

序幕一开场,昏暗的舞台灯光下,呈现出烽火矗立、哀鸿遍野的塞外边疆。而在舞台正后方的金黄帷幕后,映衬出遥居深宫的王昭君。她款款踱步,似乎在聆听边塞的哀怨,也似乎为自己困缚于宫墙之内而伤感。此番场景阐明剧中王昭君自愿和亲的心理动因,一方面源于对国家安宁的忧思,另一方面也源于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剧中,从身处汉宫高墙中的谨小慎微,到出嫁塞外的端庄稳重,再到最后肩负起家国大任的大气决绝,王昭君的心路变化通过演员的肢体语言得以生动体现。

第一幕《和亲》中,王昭君与众待诏身着宽衣广袖,一段“掖庭叠衣”舞以小而克制的身体动态将她们身处高墙的生活状态隐喻其中。第二幕《出塞》路上,王昭君身披红袍,虽留恋故土却步伐坚定,在呼韩邪单于的精心呵护下,王昭君与其渐生情愫,有着对新生活的期待及踏上新路程的笃定;途中歇息时刻,王昭君入梦回到儿时在故乡河边与伙伴嬉戏的场景,灵动小巧的步伐与体态,将她内心对自由、和平的向往展现得淋漓尽致。第四幕《宁边》中,呼韩邪单于故去后,王昭君产生思念幻象,那些过往幸福美好的片段再次复现,她的悲痛也在肢体动作的每一次大开大合中展现和传递。一幕幕剧情,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汉代女性成长的心路历程,她不仅是渴望自由与美好的普通女性,更是心怀大义的伟大女性。

舞剧的叙事结构是作品体现主体思想和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昭君出塞》以线性叙事的方式,通过闪回、回溯等手法,选取关键情节展开铺陈。

西汉时期,汉朝与匈奴来往甚多,各民族交流往来的过程实际是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相互交融的过程。相应地,剧情需跨越中原汉宫、匈奴边塞两个地域,要营造出两个鲜明的文化空间。在未央宫正殿,两军将士以舞对峙,这也是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的一次对话与交流。威严的汉朝士兵手持弓弩,干脆利落的舞姿似列阵进攻、万弩齐发,展示着大汉雄风;匈奴士兵在呼麦声中上场,桀骜不驯的步态步步逼近。两种风格性极强的舞段既渲染了情绪,也为剧情发展作了铺垫。舞毕,呼韩邪单于初见王昭君,他小心翼翼轻拨昭君衣裙的身体动态,与粗犷的身姿外形形成反差,这是爱情的萌芽,也是呼韩邪单于尊重中原文化的表现。

在匈奴边塞的毡房内,一场盛大的婚礼在身着盛装宫女的“倒喇”(蒙古语,又歌又舞的意思)中展开,端庄优雅的舞姿与欢快的胡笳声完美契合;匈奴士兵飞旋、跳跃,奔放热情的载歌载舞尽显草原民族的自由与洒脱。

在丰富的中华文化空间,有着不同的舞蹈形态、服饰置景、音乐旋律,给予观众不同的审美体验。而“和者”王昭君身处其中,以智慧和勇气完成了和亲宁边使命、促成民族和睦。这种叙事结构及叙事方式,使得舞剧具有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

当代视角解读民族团结佳话

“昭君出塞”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它以史言明中华各民族自古以来就互相依存、休戚与共。和亲政策虽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但也昭示了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以昭君出塞为代表的和亲联姻,促进了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有利于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基础。

千百年来,从诗词、歌赋、散曲、戏剧到绘画、雕刻,无数文人墨客通过他们的笔触为王昭君的一生赋予着传奇色彩。无论是以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为代表的“昭君怨”传统创作模式,还是以曹禺的话剧《王昭君》为代表的“昭君颂”新创作角度,都让这一奇女子的聪慧勇敢和深明大义为世人所敬重。舞剧《昭君出塞》又为这一故事赋予新的生命力。时至今日,《昭君出塞》已连续上演8年之久,赢得国内外观众的广泛好评。

“昭君出塞”作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映现,烙印在中华儿女的共同记忆里。围绕“昭君出塞”的故事,形成了一种包含团结、坚韧、奉献的精神品质,这与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相呼应。舞剧《昭君出塞》以勇敢、共融的当代视角立意,塑造了一个向往自由、渴望和平、忧国忧民、大气凛然的王昭君形象,让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的交流融合在舞台呈现,以更开阔的视野创造出兼具艺术熏陶和精神洗礼的文化之旅,实现历史与现实的对话,让历史故事与现代观众产生跨越时空的共情。

在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背景下,舞剧《昭君出塞》对民族团结的颂扬、对和平理念的传递,以及对文化交流与融合重要性的表现,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一支出塞曲,慷慨越千年。在优秀文艺作品的感召影响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将更加深入人心。

(本文图片为舞剧《昭君出塞》剧照,由中国歌剧舞剧院提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