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慢跑引领低冲击运动风潮,专家推荐6种温和健身方式
超慢跑引领低冲击运动风潮,专家推荐6种温和健身方式
最近,在被眼花缭乱的户外主流运动夹击之下,悄悄流行起了一种门槛超低、没有时间空间限制、温和不累又快乐、看起来极其适合懒人的运动——超慢跑。顾名思义,就是超级慢的慢跑。
这项运动,在马拉松精英跑者的圈子里,比大众平台更早流行。被用作交叉训练,以突破瓶颈,提升成绩。
对于跑步小白,它也颇具吸引力。春见跑步俱乐部创始人石春健,从2020年开始在社交媒体上讲解超慢跑知识,两年多,线上线下的收费学员就累计超过了2000人。
在小红书,超慢跑的标签,有6000万次浏览,抖音的#超慢跑话题吸引了超过2万人参与,6.8亿次播放。而它最近一次的破圈,源自陈嘉桦Ella在6月的一次活动上,向在场观众的推荐。根据Ella说,她爸爸坚持了三个月,血糖血压胆固醇都有所降低,腹部的脂肪也减少了。
而做到这一切需要的只是,原地跑跑而已?
什么是低冲击运动?
低冲击运动,顾名思义,就是对身体冲击力较小的运动方式。这类运动通常不会给关节带来过大的压力,非常适合膝盖不好的人、老年人、初学者以及任何希望避免运动伤害的人群。
低冲击运动的特点包括:
- 温和性:运动强度适中,不会给身体带来过大的负担。
- 安全性:对关节的冲击小,降低了运动损伤的风险。
- 持续性:容易坚持,适合长期进行。
- 全面性:虽然冲击力小,但依然能有效锻炼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
低冲击运动的好处
保护关节:低冲击运动减少了对膝盖、脚踝等关节的冲击,降低了运动损伤的风险。这对于膝盖不好的人来说尤为重要。
燃脂效果好:低冲击运动往往能维持较长时间,有助于脂肪的持续燃烧。研究表明,低冲击运动时,身体会更多地利用脂肪作为能量来源,而不是糖分。
提高心肺功能:虽然强度不高,但低冲击运动依然能有效提升心肺功能,增强心血管健康。
适合长期坚持:由于其温和性,低冲击运动更容易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推荐的低冲击运动项目
- 游泳
游泳是全身性的低冲击运动,水的浮力可以支撑身体重量,减少对关节的压力。同时,游泳也是一项极好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锻炼全身的主要肌肉群。
- 骑自行车
骑自行车是一项低冲击的运动,对膝盖的冲击力很小。同时,骑自行车还能增强大腿和臀部的肌肉力量,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但是要注意调整好座椅的高度,避免膝盖过度弯曲或伸直。
- 瑜伽
瑜伽通过缓慢的拉伸和平衡动作,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虽然强度不高,但瑜伽能有效增强核心力量,改善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感。
- 快走
快步走是一种最简单、最容易开始的低冲击有氧运动。与跑步相比,快步走对膝关节和脚踝的压力较小,但依然能有效提升心率,促进心肺健康。
- 椭圆机运动
椭圆机运动结合了步行、跑步和爬楼梯的动作,但对膝盖的冲击力很小。同时,椭圆机还能增强全身的肌肉力量,提高心肺功能。
- 超慢跑
超慢跑是一种特殊的低冲击运动,速度极慢,通常每公里需要10到15分钟。这种运动方式强调轻松和快乐,适合任何年龄和体能水平的人。
为什么低冲击运动适合现代人?
时间灵活:很多低冲击运动如快走、原地超慢跑等,不受场地限制,随时可以进行。
容易坚持:由于其温和性,低冲击运动更容易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减少运动伤害:对于平时缺乏运动的人来说,低冲击运动是开始锻炼的最好选择,可以避免因过度运动导致的伤害。
适合各种人群:无论是老年人、初学者还是膝盖不好的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低冲击运动方式。
如何开始低冲击运动?
选择合适的运动: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兴趣,选择一种或几种低冲击运动。
设定合理的目标:不要追求高强度,而是注重持续性和规律性。
注意运动姿势:正确的姿势不仅能提高运动效果,还能避免受伤。
保持愉快的心情:低冲击运动强调轻松和快乐,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
循序渐进:根据自己的体能逐步增加运动量,避免过度训练。
低冲击运动不是一种妥协,而是一种智慧的选择。它让我们在享受运动乐趣的同时,也能保护身体,保持健康。无论你是想减肥、塑形还是单纯为了健康,低冲击运动都能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所以,不妨从今天开始,选择一种低冲击运动,让运动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