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教授韩秀云:广府童谣应融入幼儿教育
清华教授韩秀云:广府童谣应融入幼儿教育
近日,在2024中国幼教公益论坛上,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韩秀云发表了一场题为《广府童谣,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的传承与创新》的精彩演讲。她强调,广府童谣作为岭南文化的瑰宝,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还是培养儿童文化认同感和语言能力的重要载体。
广府童谣:岭南文化的活化石
广府童谣,这种以粤语方言为基础的儿童文学样式,主要流行于岭南地区。它以短小的形式、明快的韵律、顶针的修辞、盎然的童趣叙说着广府故事,表现了广府人民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和地域文化,彰显了广府人民诙谐、豁达和务实的精神。
以《月光光》为例,这首传唱千百年的童谣,不仅展现了古时儿童的生活场景,还蕴含着耕读传家、崇文尚武的传统文化。正如韩秀云所说,广府童谣是岭南区域文化延续和传承的载体,是乡音乡情的象征,更是让儿童产生岭南文化认同的关键。
教育价值:从语言到文化认同
韩秀云指出,广府童谣在幼儿教育中具有多重价值:
语言学习:粤语童谣用纯真的语言去描述儿童天然、质朴的生活世界,语言没有经过刻意的修饰,最能反映粤语方言的真实面貌。儿童在这种清爽、明快、朗朗上口的粤语童谣吟唱中,将自然而然地习得粤语方言的表达,从而实现广府话的传承。
文化认同:广府童谣承载了岭南发展的历史渊源、岭南人民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社会道德等。儿童学习粤语童谣的过程,也是儿童了解岭南历史的过程。
艺术审美:广府童谣以其独特的韵律和节奏,培养了儿童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他们的艺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实践探索:从课堂到校园文化
在广州市越秀区,多个幼儿园以“广府文化”为主题,组织了广府趣味系列庆“六一”活动。孩子们通过参与广府游戏、演唱粤语童谣、品尝广府茶点、制作手工艺品等方式,在玩中学,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南沙区,一场以“粤韵童声·共筑梦想”为主题的学生粤语文化节吸引了全区师生的参与。活动通过粤语童谣合唱展演、互动体验、游戏挑战等形式,让同学们感受粤语文化的魅力。18支童声合唱队伍表演了多首经典粤语童谣,展现了广府文化的独特魅力。
挑战与展望
尽管广府童谣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面临诸多挑战。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接触网络流行音乐和外来文化,传统童谣的传唱空间正在被挤压。此外,优质原创童谣的缺乏,也制约了这一文化瑰宝的传承与发展。
面对这些挑战,韩秀云呼吁幼教工作者要积极行动起来,将广府童谣融入幼儿园课程,使之成为幼儿认识岭南文化、产生文化认同感和精神归属感的关键。她深情寄语幼教人:“作为广州幼师,有责任有义务讲好教学语言,用好本土语言,做积极的文化交流者和传播者!”
广府童谣,这颗岭南文化的明珠,正期待着新一代的传承者。让我们携手努力,让这颗明珠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