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孟连:从零到最大牛油果种植基地,成功替代15%进口份额
云南孟连:从零到最大牛油果种植基地,成功替代15%进口份额
牛油果,这种源自南美洲的“森林奶油”,近年来在中国走红。而云南省孟连县,这个曾经被认为不适合种植牛油果的地方,如今却成为了国内最大的牛油果种植基地,成功替代了15%的进口份额,被誉为“国货之光”。
从零到最大种植基地的逆袭
2007年,普洱绿银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祁家柱带着10亩牛油果试验田,开启了孟连牛油果产业的先河。面对外国专家“中国不适宜种植牛油果”的质疑,祁家柱和他的团队没有退缩。他们遍访全球牛油果主产国,考察国内多个省区,最终在云南找到了适合牛油果生长的“黄金地带”。
经过7年的不懈努力,2014年,孟连牛油果本土化种植获得成功。如今,孟连县牛油果种植面积已突破12万亩,成为国内唯一能够批量稳定供应优质国产牛油果的区域。
独特地理优势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
孟连县地处北纬22度,与“世界牛油果之都”墨西哥乌鲁阿潘市处于同一纬度。这里年均气温在19.6℃—20℃之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加上充沛的雨量和肥沃的土壤,为牛油果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
在科技创新方面,孟连县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了年产100万株的优质种苗基地和年产20万株的无菌无性繁殖克隆苗基地。通过持续的引种、试种和改良,成功培育出9个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专用品种和12个栽培品种,实现了从单一品种到多样化种植的转变。
“334”模式让农户共享产业红利
孟连县创新推出了“334”联农带农利益分配模式:农户以土地入股占30%,企业以苗木和技术入股占30%,国有管理公司及合作社、村集体占40%。这种模式不仅解决了企业融资难题,也让农户获得了土地分红、种植管理、采果务工三重收入。
据统计,2023年,孟连县3.7万人因牛油果产业受益,农户亩均分红约7000元。在一些牛油果种植面积较大的村寨,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甚至达到了40多万元。同时,牛油果产业每年可吸纳3000余人就业,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品质超越进口,市场表现亮眼
孟连牛油果的干物质含量最低标准为22%,高于国际标准。每一颗牛油果都是自然成熟,不添加任何催熟剂,从采摘到送达消费者餐桌仅需3-5天,而进口牛油果则需要30天的海运时间。这种“新鲜直达”模式,确保了孟连牛油果的口感和营养都优于进口产品。
目前,孟连牛油果鲜果产量占国产牛油果的80%以上,成功替代了15%的进口份额。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热销,还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孟连牛油果更是凭借其“香草奶油味”和“软糯”口感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好评。
创新产品开发,拓宽市场空间
除了传统的鲜果销售,孟连县还积极开发牛油果的深加工产品。在景迈山,一家咖啡馆推出的牛油果咖啡成为网红产品。这种创新饮品采用孟连县新鲜哈斯牛油果,搭配普洱原产地咖啡豆萃取的浓缩液,再加上牛奶和糖浆,口感清爽不油腻,深受消费者喜爱。
孟连牛油果的成功,不仅在于其产量和品质,更在于其对当地经济和农户生活的积极影响。从最初的10亩试验田到如今的12万亩种植基地,从完全依赖进口到替代15%的进口份额,孟连牛油果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国也能种出世界一流的牛油果”。未来,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和产业链的完善,孟连牛油果必将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