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段锦改善心血管功能,冠心病患者康复新方案
八段锦改善心血管功能,冠心病患者康复新方案
“冠心病患者在运动后出现反胃、想吐的症状,这不仅影响了患者的运动体验,还可能对康复进程产生不利影响。选择一种适合的运动方式,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国传统功法八段锦,因其动作轻柔、运动强度适中,非常适合冠心病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八段锦:传统养生功法的现代价值
八段锦是一种源于北宋的传统养生功法,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古人将这套动作比喻为“锦”,意为动作舒展优美,如锦缎般华美、柔顺。八段锦由八个独立而完整的动作组成,每个动作都有其独特的功效。近年来,八段锦因其套路简约、简单易学、无需场地器械等特点,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推广为科学健身项目。
八段锦对心血管系统的益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一项研究显示,八段锦运动可以提高60-80岁社区老年人的平衡功能,运动时间越长,改善效果越好。研究发现,八段锦能改善老年人平衡功能的机制与其锻炼动作特点有关。例如,“摇头摆尾去心火”动作需要锻炼者以腰为中心大幅度侧屈、旋转上半身,重心在三个维度上均有大幅度变化,锻炼者需要努力控制身体姿势才能完成这一动作。此外,“左右开弓似射雕”“摇头摆尾去心火”“攒拳怒目增气力”等动作需要锻炼者下肢处于屈膝、半蹲的姿势,增加了踝关节肌肉力量,提高了神经肌肉调节作用的灵敏性。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徐浩表示,八段锦因动作简单易学、柔和连贯,动静相兼,是民间流传最广的导引术之一。现代研究已证实,八段锦能改善神经体液调节功能和加强血液循环,对腹腔脏器有柔和的按摩作用,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及运动器官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具体到心血管病患者,有研究显示,练习八段锦一年后,能使患者的心泵力代偿性增高,心肌收缩力增强,博血量增多,缓解心脏的压力;能够有效地改善血管的弹性状况,提高肺循环功能,增加血容量,改善血液的浓度和流动速度;对于改善和提高老年人的心肺功能有着积极意义。
八段锦在冠心病康复中的应用
一项针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研究显示,中医针灸联合八段锦训练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研究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A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B组则接受中医针灸联合八段锦训练。8周后,B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LVESV水平(51.06±3.74)mL显著低于A组(53.41±4.16)mL,LVEF及E/A水平(51.13±2.15)%、(0.92±0.19)均高于A组的(49.51±2.36)%、(0.81±0.15)。此外,B组的6分钟步行距离(385.71±52.68)m也显著高于A组的(314.64±49.79)m,生活质量评分(42.76±6.87)低于A组的(48.65±5.37)。这些结果表明,八段锦训练结合中医针灸是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康复方法。
八段锦的具体练习方法
八段锦由八个动作组成,每个动作都有其独特的功效:
两手托天理三焦:通过“两手托天”的动作,主要达到调节三焦的气血与阴阳的功能。
左右开弓似射雕:通过“左右开弓”的动作达到了肝肺二者相互协调、气机条畅的生理作用。
调理脾胃单臂举:通过两手上撑下按的动作,达到舒胸展肩、拔长腰脊、调理脾胃气血阴阳的功能。
五劳七伤往后瞧:通过“往后瞧”的动作,达到了调节脏腑机能、疏理任督二脉的功能。
摇头摆尾去心火:通过“摇头摆尾”的动作来达到平秘人体阴阳、调理脏腑机能的作用。
两手攀足固肾腰:通过幅度较大的俯仰腰身来进行“两手攀足”的动作,从而达到健固腰肾、疏通经脉、调理人体气血、促进生长发育的功能。
攒拳怒目增气力:通过“攒拳怒目”的动作达到增强气力之目的。其动作柔和缓慢,圆活连贯,松紧结合,动静相兼,神与形合,气寓其中。
背后七颠百病消:通过“背后七颠”的颠足动作,达到调节脏腑气血功能和消除百病的目的。
练习八段锦时,建议每天早晚各练习一次,每次练习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开始时可以从简化版的八段锦动作学起,循序渐进,逐渐增加练习难度。同时,练习时要注意呼吸与动作的配合,保持心态平和,避免过度用力。
结语
八段锦作为中国传统养生功法的代表,其动作轻柔、运动强度适中,非常适合冠心病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科学研究证实,八段锦不仅能改善心血管功能,还能提高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选择一种合适的运动方式至关重要。八段锦不仅能够帮助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避免运动带来的不适,还能通过科学的锻炼方式,促进身体的整体康复。建议在医生或专业教练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练习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锻炼。